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苏礼:《伤寒论》的流传与版本

苏礼:《伤寒论》的流传与版本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3-02-03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卒)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理法方药赅备的临床医学专著。《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神本草经》同被奉为医家必修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稂东镇)人,约生平于公元150年~219年。张仲景早年曾跟随同郡张伯祖学医,尽得其传,加上他自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了一位很有作为的医学大家。

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战乱频繁,疫病流行,正如曹植在《说疫气》中所描绘的“家家有号泣之哀,户户有僵尸之痛,或沿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张氏家族死于疫病者,就占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了十分之七。可是,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张仲景目睹此情此景,感伤人民横夭之无法救治,于是发奋学习古人的医学理论,总结前人的医疗经验,著书立说,治病救人。参考《素问》、九卷(即《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结合自己平脉辨证的体会,终于撰成《伤寒杂病论》凡一十六卷。

《伤寒杂病论》一书,科学地总结了周秦以来医家诊治疫病的经验,系统地归纳了各种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制定了诊断治则、制方用药、服法剂量等标准和规范,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四诊八纲等基础。经过1700多年的实践检验,迄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中外医家莫不公认《伤寒杂病论》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其影响之深远,于此可以概见。

《伤寒杂病论》问世不久,即遭到兵燹,散失民间,幸有晋太医令王叔和采摭编次,才得以保存下来。但书中内容已有所调整与增减,而且流传不广。至隋唐时期,以孙思邈述古之殷勤,年逾百岁方才看到了《伤寒论》。到了宋·治平年间,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奉校定医书时,考虑到“百病之疾,无先于伤寒”,故先令将宋开宝(公元968年)时节度使高继冲所献之《伤寒论》十卷核定刊行。此后,宋仁宗(公元1023年)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佚文,名为《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校刊时将其中有关《伤寒论》条文删去,仍分上中下三卷,颁行于世,即今之《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从此,《伤寒杂病论》一书就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了。此外,林亿等还校刊了《金匮玉函经》八卷,该书为《伤寒论》之别本,其文理间有与《伤寒论》不同者,其义“皆通圣贤之法”故两并存之。

现在通行的《伤寒论》有两种版本;一为宋林亿等校过的宋本;一为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14年,即金·皇统四年)成无已的注本,即成注本。现在,宋版原刻本已不可得,仅存者为明万历二十年虞山赵开美的复刻本。成注本则以明朝嘉靖年间汪济川的校刊本为最好。

民国以来,国内又出现三种《伤寒杂病论》的古本,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现。它们是:

1、湘古本:湖南浏阳刘昆湘于江西山中遇一张姓老者所授,凡十六卷,1933年在长沙印行。

2、涪古本:四川刘熔经得自涪陵张齐五,1934年石印。

3、桂林本:即白云阁藏本。桂林左盛德于同治五年在岭南遇到自称为仲景四十六世孙的张绍祖所授,左氏传给罗哲初,罗先生珍藏三十年,后于1935年授予长安黄竹斋先生,黄先生1939年筹资刻板印行。1980年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研究室又利用原版自印200部。在此之前(1956年),罗哲初之子罗继寿曾将罗氏藏本交于广西出版社印行。据考证,桂林本订正诸本错讹者不遑枚举,且列黄疸、宿食、下利、吐逆、呕哕、寒疝、消渴等症于阳明、少阳、厥阴诸篇,深契以六经钤百病之微旨,故对研究仲景学说来说,此本确是一部重要文献。至于该版本的真伪问题,已故原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米伯让研究员曾指出:首先应以说理真实,应用有效为辨别之关键,即或非仲景手稿亦无关宏旨,亦必系后学者学习《伤寒论》深有心得者托名而作,仍是有功于祖国医学的发扬。

《伤寒论》于隋代前后传入日本,丹波康赖于公元982年所撰的综合性汉医著作《医心方》中曾引用此书。现在,除了林亿等校正本与成无已的注释本流行于日本外,日本还有两个本子,----《康平本伤寒论》与《康治本伤寒论》:

《康平本伤寒论》系由日本的汉医耆宿大冢敬节氏在日本发现的。此书系丹波雅忠于康平三年(相当于北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手抄的中国古本。以后由和气清磨的后代和气嗣成于贞和二年(公元1346年)加跋,故又称和气氏古本《伤寒论》。凡注家疑为叔和所加的如辨脉、平脉、辨不可发汗等篇,均付阙如。它的书写格式尚存唐卷之旧,从书中文字可以判断此书年代较林亿校正本为早。宋本中的一些难以理解之处,此书大多析出为注文式旁注,读后使人有疑团冰释之感。故陆渊雷、范行准,叶橘泉、姜春华等氏均认为《康平本《伤寒论》》为《伤寒论》的最善本,其价值超过赵本与成本。

《康治本伤寒论》相传为日本睿山僧人入唐抄写唐本后带回日本,在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由丁纯加以抄录,后来丹波父子于1856年将传抄本予以刊行。书中全文不到百条,且多简略,载方仅五十首,与康平本比较已是大为逊色了。

现在国内通行的赵刻本《伤寒论》全书共分十卷,共三百九十七条,载方112首,用药87种,全书约五万八千字。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