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苏礼:关中儒医武之望及其《济阳纲目》

苏礼:关中儒医武之望及其《济阳纲目》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04-17


武之望2.jpeg武之望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武氏“幼治儒经,长嗜岐黄”,万历·十七年(1589)与王肯堂同科中为进士,历任霍邱(今安徽六安)、江都知县(今江苏江都)、吏部考功主事等职,晚年以少司马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卒于官。武氏常于公余之暇研习医学,具有相当高的医学理论造诣。他注重实践,亲自治愈过许多疑难病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有《济阴纲目》、《医帜》(佚)、《疹种类编》、《济阳纲目》等医学著作。

有关武之望的生平籍里,笔者已在“武之望《济阴纲目》的学术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一文中做过简要介绍。近据西安阎良区武之望研究学者李飞先生考证:“武之望(15601629)是明代陕西临潼县广阳屯(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广阳村)人,这里解放后两次划归渭南地区管辖,但在1987年以后一直属于西安市阎良区管辖。另武公自南京回乡休养是1603年,至1609年复出,任南京兵部主事,居里八年”。李飞先生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武之望生平事迹,提供了新的信息和资料。
  武氏在《济阴纲目》成书之后,认为“阴阳一理,济阴有书,济阳何可无书?”于是“汇集众编,别异比类,总以议论特出,独具卓识者择而录之……分门别类,或采其论证,而论必悉证之原;或摘其治方,而方必尽治之变。”(自序语)从而编成又一部以治疗内外科杂证为主要内的大型医学专著,命名曰《济阳纲目》。济阳纲目.jpeg《济阳纲目》全书计150余万言,凡108卷,分别论述了中风、中寒、中暑、感冒、瘟疫、内伤等84种内科疾病,以及破伤风、折伤、面目舌鼻等24种外科、骨伤、五官等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适用方药。每病以《内经》有关论述为纲,以张长沙、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各家经验为目,先论后方,别异比类;全书援引明代以前历代著述达113家,医籍上万卷,载方7300余首,其中保存了许多今已罕见的医学资料,可谓搜罗宏富。《济阳纲目》在养生学、老年病学、予防医学、性医学等方面的内容,颇有独到之处,为他书所不及。《济阳纲目》于明·天启六年(1626)成书后即行刻版,但原刻版因兵燹而焚毁,原刻本今亦无存。至清·嘉庆甲子(1804),陕西泾阳人张楠(字荫斋)在张应潛、李僎协助下,据原刻本之抄本加以校正笺释,欲重刻印行,惜因财力不济,刻梓仅半而末果,直至清·咸丰六年(1856),泾阳人姚时春、姚恩(山)父子在张楠之弟张海航、张楠之子张尔炽等人的资助与参与下,终于续刻完工,得以印行。此本目前仅国内几家大图书馆有藏。1982年,杨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曾据姚氏续刻本加以影印,惜印数无多,流行不广,且原本错简讹误之处,均末遑校正,不便于一般读者阅读。

《济阴纲目》与《济阳纲目》是现存中医古籍中不可多得而又亟待整理的珍本。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的指导下,在临潼武氏传人武继祖、武也夫、武英等支持下,由笔者主持编校的《济阴济阳纲目》以及《武之望医学全书》数历寒暑,终告完成。《济阳济阳纲目》是《济阴纲目》与《济阳纲目》的首次合刊校注本,《武之望医学全书》还收编了武氏《疹科类编》(一名《痘疹捷要》)等著作。两书各洋洋洒洒二百万言,既充分保存了武氏原著的旧貌,又纠正了底本在文字、内容乃至刊刻、体例诸方面的疏漏,珠联壁合,阴阳相济,基本上做到了文字精审,校注得当,内容翔实,检索便捷。《济阴济阳纲目》与《武之望医学全书》先后被列入明清中医名著丛刊》、《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并由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公之于世,从而成为全面研究武之望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扬中医临床医学特色的重要医学文献。

武之望医学全书 (2).jpg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