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叔微治伤寒案
尝记一亲戚病伤寒,身热头疼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予讯问之,见医者治大黄、朴硝等欲下之。予曰:子故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卧密室中,自称其恶风。予曰:表证如此,虽大便不通数日,腹又不胀,别无所苦,何遽便下。大抵仲景法,须表证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予作桂枝麻黄各半汤,继以小柴胡,絷絷汗出,大便亦通而解。
《普济本事方》卷九
【评析】结胸系指邪气结于胸中,出现心下痛,按之硬满的病证。多由于太阳病攻下太早,以致表热内陷,与胸中原有水饮结聚;或不因误下,有太阳内传阳明,阳明湿热与腹中原有水饮互结而成。临床又有大结胸、小结胸、寒实结胸、水结胸、血结胸等等不同。此例表证未罢,虽大便不通数日,而腹无胀满,说明里无燥实之邪,故许氏反对通下,径于解表,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使邪从汗解而正亦不伤,继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使外邪去除,胃气因和,津液得下,大便自通而病愈。许氏于此案审证求因,治法切中病本,可谓深得仲景心法。
许叔微,宋代著名医家,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对《伤寒论》很有研究,撰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著作多种。
2.许叔微治太阳中风兼喘案
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仪真为张遇所虏,日夕置于舟板下,不胜伏,后数日得脱,因饱食,解在扪虱以自快,次日遂作伤寒。医者以因饱食伤而下之,一医以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怆惶罔知所指。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仲景法也。医者争曰:某平生不曾用桂枝,况此药热,安可愈喘。予曰:非汝所知也。一投而喘定,再投而濈濈汗出。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
《伤寒九十论》
【评析】此案病起伤寒,而医者从因饱食伤论治,误用下法,遂成太阳误下所致微喘之证。此时表证仍在,且兼肺气上逆而作喘,故用发汗解表不能愈。许氏深谙仲景“太阳病误下致喘”之治法,紧扣“表未解而肺气逆”之病机,毅然选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果然收到了二投即愈的良效。此案理法精确,方药规范,可为后学楷模。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即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厚朴、杏仁而成,主治太阳病误下之后,表未解而微喘者。
3.许叔微治膈中停饮案
予生平有二疾,一则脏腑下血,二则膈中停饮。下血有时而止,停饮则无时。始因年少时夜座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即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只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苦水,暑月只是右边身有汗,絷絷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予后揣度之,已成癖囊,……于是悉摒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其法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生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取汁,大枣十五枚,烂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用盐汤吞下五十丸,增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鸽。
《普济本事方》卷三
【评析】 《金匮要略》有云: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谓之溢饮。”许氏用健脾燥湿之苍术为主药,以治因脾虚水停所致的膈中停饮之证,方证合拍,故收效甚捷。
油麻即黑芝麻,功能补肝肾、润五脏,有滋阴润燥之功,可缓苍术燥烈之性。若服苍术丸后燥甚者,许氏还制有山栀散配服。山栀散即山栀一味,干燥为末,每服少许,沸汤冲服。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