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补阳还五汤
【处方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黄芪30—120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当归尾6克
川芎6克 赤芍6克 地龙6克
【用法】 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功能】 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或下肢痿废,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等证。
【方解】 本方是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加地龙,重用黄芪成益气活血之剂,是治疗中风后遗症之重要方剂。病由气血虚弱,瘀阻脉络,而成半身不遂,或下肢痿废,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等。方中黄芪大补元气而起痿废,用归尾、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活血通络。全方活血药用量较小,因其主要目的不在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血分药少用,重用黄芪为主,乃取其力专性走全身,以推动诸药之力,共成补虚通络,恢复废萎之功。
方中黄芪用量初用一般30克左右,以后每7或10日加5克,逐渐加量至120克。方中活血药亦可随证加量。如大便秘结,桃仁可用至12克。
【临床应用】 本方临床除用于脑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亦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肢体瘫痪。口眼歪斜可加全虫、蜈蚣;脉虚无力者可加党参;口噤疼痛者加钩藤、僵蚕;头痛眩晕者可加天麻、菊花、蔓荆子;兼火盛者加栀子、黄连,或加服牛黄清心丸;手足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倍桃红;肌肉明显偏枯者加鹿茸、人参,倍黄芪;手足冷或偏麻木者,可加桂枝、附子、白花蛇等。
运用本方治疗以上诸症,应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软弱为宜,久服缓治疗效方显。在治愈前,多出现腮内有冷风样吹出者,或颈部有吹风样冷感者,也可出现连续局部瘙痒感者。这些反应可能是正复邪去,治愈前的良性反应。另,服本方并不使患者血压升高,相反有降压作用。
《医林改错》谓: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4—5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尊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剂,或七八日吃一剂,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