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栀子鼓汤
【方解】 由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二味药组成,具清热除烦之功。适宜于汗呕下后,热扰胸膈之心中懊恼,虚烦不眠等证。
二、栀子甘草豉汤
【方解】 即栀子豉汤加炙甘草二两而成。具清热除烦,补中益气之功,适宜于栀子豉汤证兼中气不足之少气者。
三、栀子生姜豉汤
【方解】 即栀子豉汤加生姜三两而成。具清热除烦,降逆止呕之功,适宜于栀子豉汤证兼呕者。
四、栀子干姜汤
【方解】 由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而成,具清上温中,平调寒热之功。适宜于有寒之身热微烦、下利等证。
五、枳实栀子汤
【方解】 由枳实三枚,栀子十四枚,香豉一升,共三味药而成,具清热除烦,破结下气之功,适宜于病后劳复,胸中有热,气机壅滞之心烦,心下痞满等证。
六、栀子厚朴汤
【方解】 由栀子豉汤去二两淡豆豉加厚朴四两,枳实四枚而组成。具清热除烦,理气除满之功,适宜于热扰胸膈,中焦气机不畅之心烦腹满,卧起不安等证。
【案例】
1.虚烦案
胡某,女,35岁。
病史:外感病愈后1周,自觉心中烦乱,坐卧不宁,懊恼不已,喜欢独处而懒言。小便色黄,大便可。
初诊:舌苔薄黄,脉略数。用栀子豉汤清热除烦。
方药:栀子10克 淡豆豉10克 炒谷麦芽15克
4剂而病去。
2.虚烦腹满案
赵某,男,22岁。
病史:心情不畅后突感心中懊恼不能自控,心中烦乱,脘腹胀满如物撑之,坐卧不宁。小便色黄,大便成形。
初诊:舌质略红,舌苔薄黄,脉弦数。火郁胸膈,迫及脘腹。治以清热除烦,理气消胀。
方药:栀子10克 淡豆豉10克 厚朴12克
3剂而病去。
3.虚烦胸闷案
刘某,女,53岁。
病史:因过度劳累加之心情郁闷,自感心中懊恼,心中烦乱,胸中憋闷,长吁气不断。小便色黄,大便质干。
初诊: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气火交郁胸膈,治以清热除烦,开胸理气。
方药:栀子10克 淡豆豉10克 枳实10克 佛手6克
香橼6克
2剂后,大便如水泻出,再服1剂,邪去而人安。
【评按】 太阳病发汗吐下后,余热不解,内陷胸膈而致烦,称为虚烦。虚烦证用栀子豉汤治疗,故而虚烦证又叫栀子豉汤证。经发汗吐下后,而见虚烦不得眠,说明实邪虽去而余热不解,蕴郁于胸中,表现为人反复颠倒,不得卧寐,心中懊恼,烦闷特甚而无可奈何。治疗时应宣透胸中郁热而除烦。栀子苦寒,善清心胸烦热而解火郁,豆豉味苦,能升散邪热之结。两药相须,一宣一降,宣泄火郁而除烦。虚烦兼有挟证时,当加减化裁栀子豉汤进行治疗。兼见少气的,加入炙甘草补气;兼呕吐的,加入生姜降逆止呕;兼见腹满的,去淡豆豉,加味厚朴、枳实理气除满;脾阳受损后,加味干姜,一方面清热除烦,另一方面又温补脾阳,寒热并用。凡中阳不足,便微溏者,不宜用栀子豉汤,恐更伤阳气。
本条概述了栀子豉汤及其加减方的使用禁忌。便微溏者,指的是素日脾胃阳虚或脾肾阳虚之人,经常大便溏泻,这类病人临床见虚烦证,应慎用栀子诸汤。栀子苦寒,走而不守,易损伤脾阳而使溏泄更甚,临证时最好不用,或者减量,也可仿栀子干姜汤,加味少许温补药物,以制约栀子苦寒之性。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