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陷胸汤
【方解】 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吞服)而组成。具泻热逐水之功,适宜于邪热与水饮互结于胸腹等之大结胸证。
【案例】
1.肠梗阻
李某,男,25岁。
病史:患者2小时前突发腹痛,胸满,恶心呕吐频繁,大汗淋漓,家属急送到西电医院在洋县下乡医疗点。询问后得知已经6日未排大便。
诊断:西医诊断:单纯性肠梗阻。暂禁饮食,静脉输液,行中医辅助治疗。因暂时不能进食,给予中药灌肠治疗。
方药:大黄15克 芒硝15克 甘遂5克
大火急煎后取汁100ml,高位保留灌肠。3小时后排便少许,为稀水样便,随后陆续排便3次,胸满腹胀减轻,恶心呕吐缓解。天亮后患者转入当地地段医院,腹部X线检查提示有少许液平面。给予胃肠减压,输液治疗2日后痊愈。
二、大陷胸丸
【方解】 即大陷胸汤加葶苈、杏仁、白蜜而组成(大黄半斤,芒硝半斤,甘遂末一钱,葶苈子半斤,杏仁半斤,白蜜二合)。具泻热逐水峻下之功,适宜于结胸里热,水饮邪结,偏于高位之结胸,项强等证。
三、小陷胸汤
【方解】 由黄连一两,半夏一斤,瓜蒌一枚三味药组成。具清热涤痰,开解散郁之功。适宜于痰热互结于胸脘之小结胸证。【138】
【案例】
1.胸痛案
王某,男,48岁。
病史:3周前过食镜糕后自觉胸骨后疼痛,心下灼烧,触之疼痛,呃逆,泛酸,排便粘腻不爽。患者在本地卫生院就诊治疗,余症已除,胸骨后疼痛持续存在,患者怀疑自己患有食道癌,又畏惧胃镜检查。
初诊: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投以小陷胸汤加味治疗。
方药:瓜蒌24克 黄连6克 法半夏12克 丹参15克
蒲公英30克 佛手6克 旋复花10克 木蝴蝶3克
7剂后,诸症尽除,疑虑尽消。
【评按】 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病变范围大而病情严重,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脉象沉紧;而小结胸证为痰热互结,病变范围小而病情较轻,痞满正在心下,按之疼痛,脉象弦滑。二者由于病位大小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前者必须清热、破结、逐水;后者则清热、开结、涤痰。小陷胸汤不仅清热涤痰,而且具有缓下作用。因此不但能治疗胃脘部痞塞胀满,呕恶不饥不食,大便干结等症,对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冠心病、肺心病、胆囊炎、肝炎等具有痰热蕴结证候者,用之疗效肯定。
2.妊娠恶阻案
叶某,女,24岁
病史:体质颇强壮,结婚5个月,怀孕两个月,开始以恶阻、呕吐、有痰涎,异嗜酸甘,食后又吐出,投以中药并注射黄体酮等。又因感冒挟食滞而发头痛、身热、咳嗽、胸闷、心下痛、恶心、干呕不得吐,烦燥不得眠,大便数日未解。
初诊:脉浮而滑数,舌苔白腻,自诉心下嘈杂,似饥不能食,食则心中窒痛,心下胃脘部有压痛,咳引干呕,腹部牵痛,口渴不多饮,小便少,因思《伤寒论》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此例妊娠恶阻呕吐而致胃气不和,又任意贪食,食凉,而致感寒(伤寒)夹食停饮,形成此证。
方药:姜黄连3克 姜半夏9克 瓜蒌仁18克 杏仁12克
苏子12克 莱菔子15克 竹茹12克 枳实10克
元明粉6克
1剂病减,2剂遂安,继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泻心汤等,调理数剂而痊愈。
【评按】 半夏虽堕胎,得生姜则无害,大黄、芦荟之泻下易引起下腹腔充血,确有招致流产之弊。此例胃中有郁滞,元明粉是盐类泻下药,主在稀释肠内容物而排便,以助小陷胸汤之开结、涤痰。
四、白散方
【方解】 由桔梗三分,巴豆霜一分,贝母三分而组成。具涤痰开结,温下实邪之功。适宜于寒痰实邪结于胸胁之结胸证。
【案例】
1.肺痈案
王某,男,57岁。
病史:平时好食肥甘厚味。1周前在野外工作后自觉畏寒身热,晨起痰多腥臭难闻,胸痛不适,阵发性咳嗽,精神困顿,不思饮食,大便难。自诉畏惧西药治疗,要求服用中药。
初诊: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诊断:肺痈。病势较紧急,拟用三白散,恐其不耐药力,先给予小剂量。
方药:桔梗3克 贝母3克 巴豆去净油0.12克 共研为细末,温水送服。
服药后4个小时,泻下大便7—8次。患者顿觉胸痛减轻,体温逐渐下降,咳嗽咯痰大减,精神好转。再续以千金苇茎汤,诸恙如释。
【评按】 本方又名三物白散。桔梗、贝母开胸中结滞以消痰;巴豆辛热,攻寒逐水以破结。大小陷胸汤是治疗热实结胸,此方是治疗寒实结胸,温散寒结,除痰逐水。巴豆泻下之力峻猛,易伤胃气,用米汤或白开水送服。服药后,一般都可见泻下,这是寒实邪气向外排出的表现。服用热粥可以加强其泻下之力,进食冷粥可以抑制其泻下作用。用量起初不易过猛,以免耗伤正气。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