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甘仁治癥瘕案
孙右。肝之积名为肥气,肝气横逆,有升无降,胁部作痛,按之有块,泛泛作恶,头内眩晕,纳食衰少,多愁善郁。症属七情,非易图治,若能怡情悦性,更以药石扶助,或可消散于无形。
软柴胡五分,金铃子钱半,制香附钱半,全当归二钱,延胡索五分,香砂壳八分,炒白芍三钱,细青皮八分,广木香五分,失笑散一钱五分(包煎)。
二诊泛泛作恶略止,胁部气块亦觉略消,头内眩晕,纳食衰少,肝气横逆,上升则呕恶,下郁则痞块作痛。再与平肝理气,和胃畅中。
金铃子一钱五分,制香附一钱五分,仙半夏钱半,延胡索五分,春砂壳五分,陈广皮钱半,炒白芍一钱五分,大腹皮三钱,制川朴八分,失笑散一钱五分(包煎)。
《丁甘仁医案》
【评析】经曰:肝之积名为肥气。肥气者,癥瘕之类也。本案因七情内伤,肝气郁滞,气机升降不利所致。气泛于上则头眩、恶心,气聚于中则癥瘕痞痛。丁氏治以平肝理气,和胃畅中之法,使肝气得以疏泄而呕恶止,气结得以疏散而痞块消,故诸症得以较快痊愈。
丁甘仁(1864~1924),近代著名医家、中医教育家,名泽周,字甘仁,江苏武进人。谙熟经典,善治伤寒、温病、急症,善用反治出奇制胜,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丁甘仁医案》等。
2、陈士楷治郁症案
汪女。《内经》论郁分五脏以立名,丹溪更分六郁,景岳又分怒、思、忧三因。脘常窒而时欲太息,甚则兼痛,泛呕纳少,脉来沉小。昔人谓郁不离肝,痛不离肝。又云;治郁之法以逍遥散为主方。然此方只可施于肝阴充旺之体。苔薄、舌红、盗汗耳鸣常有,素体阴弱阳浮可知,只得宗其旨,不宗其方,投以平肝舒郁,合理气疏中主之。
川石斛、炒白芍、广郁金、川楝子、炒枳壳、合欢皮、台乌药、川贝母、橘络、绿萼梅。
《陈良夫专辑》
【评析】郁之本义为郁滞不得发越。金元后所称的郁证,一般泛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的一类病症。本案舌红、盗汗、耳鸣,证属肝阴不足而肝气偏亢,与一般肝郁脾虚之证不同,故不用疏肝健脾之逍遥散,而取川石斛、炒白芍、广郁金、川楝子、炒枳壳、绿萼梅等香而不燥之品以疏肝气,养津液,柔肝体。
陈士楷(1868~1920),近代著名医家,字良夫,号静庵,浙江嘉善人。重视七情六气,长于调治时病、肝病,用药以轻灵清凉见胜。著有《陈良夫专辑》。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