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正值金银花花期,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闫家村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金银花。“去年金银花卖了8万多元,亩收入超过1万元。”谈起越来越鼓的腰包,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近几年,闫家村在党支部书记王春颜带领下,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21000元,金银花变成了村民兜里的“金疙瘩、银疙瘩”。
金银花成了致富花
闫家村地处渭北旱腰带,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老百姓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生,靠天吃饭,如果碰上风调雨顺,还能打上四五百斤小麦,要是碰上天旱,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我想让大家脱贫致富。”王春颜听说中药材产业发展不错,于是就上网搜“耐旱的中药材种植”,首先跳出来的便是金银花。
他看到网上介绍说,这种作物耐旱、耐涝、耐冻、收益好,“那时候我听说种金银花一亩收入最多能有上万。别说上万了,就是少个几倍,和现在比都很好了。”王春颜说。
时间不等人。王春颜查资料得知我国金银花的主产地在山东省平邑县,马上联系了一位老同学去实地考察。到了平邑县后,王春颜在路上拉着村民便询问种植金银花的情况,“碰上的人都说,比种庄稼能多赚不少钱。”他们还在交易市场了解了金银花的价格和销售情况,发现收花的比卖花的还多,销路不用愁。
王春颜花了15000元从山东买了5000棵金银花苗,回到闫家村后自己先种了12亩,结果3月种下,5月就开了花。看着盛开的金银花,他终于下定决心,要让这个产业在闫家村发展起来。
产业发展有奔头
王春颜介绍,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甘寒清热却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能泡茶、能入药,最关键的是它的生命力顽强,非常耐旱,适合在黄土塬上种植。
2012年,王春颜被推选为村主任,他开始动员全村人跟他一起种植金银花。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王春颜想象得那么顺利。
“就咱这旱塬上还能长出中药材?痴心妄想!”“种了一辈子的小麦、玉米,金银花听都没听过,不敢种。”乡亲们的质疑,犹如一堵堵高墙,挡在了王春颜的面前。
王春颜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他拉上全村党员干部,去山东、河南等地考察调研,在采收金银花的田间地头架上了摄像机,真实记录当地采花的情况。
回来后,党员干部们带头种上金银花,村里还拿出一部分钱,免费给村民发苗。一亩地补贴150元,连补三年,并向他们承诺了最低收购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的种植面积终于超过300亩。2015年,金银花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王春颜也当选为闫家村党总支书记。2016年闫家村整村脱贫,到2018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7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21000元。
产业规模扩大了,但王春颜还有更长远的目标。为了打造金银花产业,他带领全村干部和乡亲,在“管”上想办法,完善产业设施,改善水肥条件,提高金银花品质;在“销”上铆足劲,省内省外跑,线上线下推,村里的金银花供不应求;在“效”上做文章,研制金银花茶,开发金银花矿泉水,打造金银花海,提升产业附加值。
如今,闫家村的金银花开满了旱塬,形成了一道如画的生态景观,而王春颜的金银花产业梦仍在继续绽放着。( 来源:2021-11-12 中国中医药报2版 作者:王静远)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