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 田勇:中医药在疫情处置中的运用与对策思考

田勇:中医药在疫情处置中的运用与对策思考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2-02-06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总结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凭借健全的中医药医教研产的体系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四川积极运用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传染病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总结相关经验对促进中医药发展,扩大中医药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推动建立中医药尽早、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机制

中医药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特色优势,中医药及早深度介入、全程救治,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中国模式,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四川省推动建立中医药尽早、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机制,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中医药深度全程介入。四川第一时间发布中医药预防建议处方,将中医药干预纳入四早内容,推广中药预防大锅汤,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累计发放近1000万人份,覆盖89%的城市社区和75%的乡村。印发了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在定点医院实施中西医双管机制,建立定期查房、病情转归会诊、第一时间配送中药等工作机制,中医药参与率达90%以上,大幅度减少了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发展,治愈率提高,病亡率降低。

注重科研创新攻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及时将清肺排毒汤转化为新冠1号制剂,并对清肺排毒合剂(新冠1号)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为全国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四川各中医药单位结合四川实际研发新冠0号、2号、3号制剂,用于不同证型确诊患者服用,并在全省226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调剂使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阿坝县藏医院专家组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员体质,优化配制了防瘟藏药成纳布古觉丸(九味黑药丸防瘟香囊)、七味珍宝汤,助力疫情防控。

投身省内外疫情防控。四川省在积极支援湖北、新疆、云南、陕西等地疫情防治的同时,紧急动员应急中药流动车,川产优质中药材直达防疫一线,为大面积使用中医药救治起到关键性作用;组织中医药专家与非洲、欧洲、北美等十余个国家视频连线,交流诊疗方案,分享抗疫经验并组织捐赠抗疫物资。始终抓好农村地区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坚决守住农村地区来之不易的良好防控形势。202111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在农村地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加强中药大锅汤运用的紧急通知》要求,统筹调配中医药力量,实行中医药机构和人员分片负责,参与乡镇、村组网格防控管理,指导片区、网格内人民群众运用中药大锅汤预防疫情,特别是对中医药力量不足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及时安排人员帮扶,全力满足人民群众中药大锅汤服务需求,做到中药预防汤剂愿服尽服”“应服尽服,力争达到中医药全覆盖。

完善中医药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四川省明确建立了中西医高效协同机制,形成了推广实施中西医结合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医疗模式,并将实施中医药预防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作为强化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救治能力的六大工程之一。建立中医药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中医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及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省、市、县三级建立中医药联防联控机制,组建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中医药防控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院感防控、应急值守、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同时做好医务人员关心和保护,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作用。

此外,四川省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层中医药系统疫情防治人才队伍薄弱。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从事传染病防治的多数为西医人员,对中医药防治疫病方法技术发掘利用较为薄弱,中医药优势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不同程度影响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质量与效果。许多医疗机构特别是西医和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新冠肺炎缺乏全面系统的中医理论梳理、基本统一的中医诊疗体系及规范、客观有力的中医科研数据,对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认识不够到位。

强化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对策建议

中医药对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坚持守正创新,针对不同状况、不同地域和人群等特点,在疫病流行时期,对易感人群、密切接触人群、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多种方式的有效干预。结合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注重防治并举,及时高效迅速控制疫病发病。阻断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国内外处置各类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通行做法与成功经验,在后续的防治中要突出中医防治疫情理论与实践的双效统一,要发掘中医药防治疫病精华,传承好中医药防治疫病方法,对易感人群、密切接触与疑似病人,选用中医药内服、外用等防治方法,提高人体抗疫能力,扶助正气、驱邪避秽,将被动隔离与主动防治相结合,及时有效干预。要对不同人群进行分时段的分期防控,如对医学观察期中的人群,中医药防控工作要关口前移,探索并推广各地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模式的经验,以服用中药来持续提高免疫力;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要做到中药早服应服尽服,有效阻断轻症向重症发展;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实行预警研判病例病情转归,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与巡诊制度,研究制订一人一策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降低重症转向危重症发展的几率,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对出院恢复期人群,提供中医康复套餐,提升免疫能力,加快机体恢复。

立足优势互补,完善中西医协同联动机制。要切实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综合防治基地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治的中西医协同作战机制建设,切实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为我国重大疫情的防控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健全中医药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制度机制,确保第一时间有效介入,组建由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重症医学专业专家为主的医疗队伍进驻定点医院,组织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组采用巡诊、会诊等形式与定点医院开展中西医协作,组织中医专家组与基层医生一起做好社区与乡村冬春季节新冠肺炎以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协同创新,提高中医药防控疫病本领。结合新发疫病病变特点,把握疫情演变与防治规律、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等突发疫病的关键。要让中医药在防控疫情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与作用,除了服用中药汤剂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教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病强身的目的,还可采取艾灸、耳穴压豆、经络拍打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针对毒株变异、抗生素耐药等诸多重大难点,要开展中西医协同创新来攻破难题,从而推动重大传染病的中西医联合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在疫情防控中的综合治疗水平;要加强基于中医古籍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研发,启动应急科技研究专项,重点围绕疫病防控、快速检测、对症药物、临床救治等方面开展研发攻关,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着力点,深入发掘历代传染病防治的先进经验,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参与救治的中成药、经典方剂进行疗效分析与筛选,充分发掘中医药独特的优势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诊治网格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或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为骨干,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预防诊疗传染病体系,实现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预防与诊疗在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及以上的全覆盖,常态化深入人群集中的街道、社区、学校、厂矿等进行中医药预防技术指导,免费提供中药大锅汤并制作中医药特色健康礼包馈赠广大群众。

加快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教协同和校企合作。要大力培养中医药防治疫病专业人才,创新探索中医+”疫情防控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学制中增加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方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开设中西医结合的疫病学课程,编写中西医结合防治疫病专门教材,并纳入临床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中。开设中医药疫病防控方面的高级师资研修班、中西医结合防控传染病班等,培育一批兼具中医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创新领军和拔尖人才以及多学科融通的创新团队;通过继续教育、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培训社区基层预防保健医疗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分层推进各医疗机构中医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开展中医药七进,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军营、进荧屏、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课本,将中医药基础知识融入四川乃至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等课程体系,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助推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从而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田勇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2022-01-21中国中医药报3版)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