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 罗乃莹:风起南阳,医圣故里今巨变 ——河南南阳立足自身中医药资源优势,创新举措谋划中医药发展蓝图

罗乃莹:风起南阳,医圣故里今巨变 ——河南南阳立足自身中医药资源优势,创新举措谋划中医药发展蓝图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2-10-14


淯水汤汤,源远流长。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灾疫连年,民不聊生。“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南阳张仲景素善医术,怀拯疾济世之心,作《伤寒杂病论》。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伤寒杂病论》于危急之时再佑黎民,古方今用,中医药历千年而不朽,再焕新生。南阳,这座医圣张仲景的出生地和长眠所,带动并见证了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

医圣祠的回响

河南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医圣祠里常年迎接八方宾客前来拜谒朝圣。这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被人们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

门庭两侧,著名中医大家任应秋题写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照壁的背面刻写的是《伤寒杂病论》序,文中陈述了张仲景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后相映,浑然一体,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继续向前,“启法程立宗鉴直取天地真意;救民疾济苍生正是大医本心”的对联映入眼帘,彰显着仲景高尚的医德医风,以及后人见贤思齐的敬仰之情。抬头望去,庭院中间矗立着高大的医圣塑像,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眉宇间,令人肃然起敬,仿佛穿越千年,听到了仲景“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定为良医”的呐喊。

健康使者“飞入”千家万户

9月初,已是天清气爽的秋日。周日晚间的唐河县县城广场人头攒动,当地群众在晚饭后走出家门,散步休闲的同时还能在广场上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中药茶饮、药膳代替传统街头小吃,免费提供的中医适宜技术和义诊服务代替了叫卖吆喝的夜市小摊,这就是在全国首开先河独具特色的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夜市。

今年6月开始,南阳开始在全市推广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专业医生定期“支起摊位”,走到百姓中间,推广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供简单的适宜技术服务。

“我的膝盖一活动就疼,站不能站,弯不能弯,难受了好一段时间了。”郜大妈听同事介绍县城广场上每周都有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就跑来看看,“人家都说,吴医生治得特别有效果。”医生在郜大妈关节处留置一根针灸针后,她尝试着活动饱受疼痛折磨的左腿关节,“比刚才舒服点,不那么僵了。下回我要直接到医院找吴大夫去。”

唐河县城区的活动现场设置了中医体质辨识区、中医针灸推拿体验区、宣传资料发放区、名老中医义诊区、茶饮药膳区、中草药科普区、养生气功区等7个体验活动区。除了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查体、免费测血压、针灸推拿等服务,还陈列了中草药标本供群众辨识,同时摆放中医药法读本、中医药历史知识等宣传资料供群众参阅。广场中间,平日里操练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健身功法的老百姓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一招一式间尽显中医药魅力。

面向基层百姓需求,万名中医师走进乡村,开展家庭签约服务,让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毛细血管”,改善了“末梢循环”。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发挥了中医药治未病和慢病管理优势,着重做好老年人健康指导、慢病管理、疾病康复,青少年肥胖、近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疾病治疗、康复等重点工作,使重点人群人人享有“中医药保健师”。

截至目前,首个试点的唐河县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已在所有乡镇铺开,签约81万余人,约19万户,巡诊187余次、义诊56场次,发放宣传手册约11.6万份,签约人群全部履约。南阳全市已签约160万人,部分县区签约率已超过60%,并计划到2022年年底实现全市常住人口签约全覆盖。

从县城到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联动,实现“日常保健有人问,小病在村治得好,大病在县就能看”。“医共体+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为基层群众的健康构建起完善的保障机制。不仅如此,南阳还趁势发力,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开展合作,建设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以南阳为中心,在未来辐射带动豫鄂陕周边地区中医骨伤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健康使者“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阳艾”锚定未来

“到2025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2030年将突破千亿规模。”在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表示,南阳市将实施宛药振兴计划,推动仲景文化与健康产业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医药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千亿级中医药产业,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

千亿级中医药产业,这个目标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中医药产业基础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还未走进位于南阳市郊的仙草药业旧厂区内,艾草香便已扑面而来。三千平方米的旧厂房仓储区摞满了收集压缩的艾草原料,经过筛料、提绒等工序后,手感绵柔的艾绒就会在工人的巧手中制作成一根根艾条和艾灸创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在家用艾灸产品中,我们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群众养生需求和意识不断提升,许多人瞄准了艾产业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作为一家从业十几年的公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答案是创新。

在南阳艾产业展会上,艾灸治疗床、艾草鞋垫、艾草鞋、艾草啤酒等产品五花八门,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针对不同群体和方便家庭使用的各类艾灸条、艾灸贴等更是琳琅满目。

2021年6月,“南阳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正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一株小小艾草在南阳“长”出了一道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带,艾产业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各类艾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七成、出口份额的九成以上。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活力,也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劳动就业。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90万亩,年产值70亿元,以宛艾为代表,八大宛药开辟了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壮阔图景。同时,仲景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等企业迸发强劲活力,激发带动了南阳中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

一个个中医药产业园林立,一份份中医药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千亿市场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雄风在南阳这座医圣故里吹起……(来源:2022-10-10中国中医药报1版)

 南阳2021—5.jpg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