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是中华医祖,其故里在岐山,发掘继承岐伯中医药文化、弘扬岐伯精神,创建岐伯中医药文化园景,打造岐伯中医药文化品牌,对促进岐山和宝鸡乃至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拓展文化旅游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岐山打造这一中医药文化亮丽品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现就我们对此项研究的规划思考做以汇报。
一、岐伯是中医医祖,打造岐伯中医药文化品牌具有极高的中医药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中医药是中化民族的瑰宝,她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诊治疾病保健养生的科学知识,而且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早期实践探索中,岐伯是最优秀医家代表,因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称岐伯是中医之鼻祖,不论是古代的《史记》、还是当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是中国医学史专著都记述岐伯是上古杰出的医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医史界专家经过再次认真研讨,明确了岐伯是中华医祖这一历史结论。正是有了以岐伯为代表的医家的探索总结成果,中医学奠基宏著《黄帝内经》才以黄帝与岐伯问答讨论的体例编著而成。这部巨著的诞生对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至今任然闪耀着医学真理的光芒。历代医家研学《内经》系统而精深的医学理论,深深感受到了以岐伯为代表的古代医家的那种伟大精神,那就是通经得道的真人风范、穷理善辩的学者风格、求真立论的创新精神、境界高远的大医胸怀。他的精神和功绩,被历代医家极为尊崇和颂扬,爱称中医为“岐黄医学”。可以这样说岐伯是中医药文化这个瑰宝中的最耀眼的明星。因此,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省地市争抢打造岐伯品牌(如甘肃庆阳、四川盐亭、河南新密等),以此促进当地中医药事业及旅游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岐山理所当然应该争创岐伯医药文化品牌。
二、岐伯的故里在岐山,省内外中医药界和历史文化界已形成共识
岐伯是中华医祖,是中医学史上最亮丽的明星,岐伯是哪里人自然成为各家争执的焦点宋代《路史》记载:“古有岐伯,原居于岐下。黄帝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南宋纪传体通史《通志》“岐氏,周故都人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庞怀靖(已故岐山著名文史研究员)、詹生杰等经考证史书、岐山县志、和民间传说,认为岐伯是黄帝时期古岐山地区的土著部落的首领,精通医道,常在岐山之下(今指箭阔岭)采集草药。1985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医史学术交流会上,原岐山县中医医院院长王宏弟等交流论文“上古医家岐伯考”,提出岐伯是岐山人,得到了一些与会专家的认可,随后在中医院编著出版的医著《周原医萃》中,列专篇论述岐伯是岐山人。2002年初岐山县中医医院把院刊定名《岐伯医讯》,同年9月,世界传统医学联盟主席吴琦教授来岐山考察后题词:“岐伯故里”。2004年首届岐伯学术研讨会在岐山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领导莅临,研讨会形成共识并发布倡议书;再次肯定“岐伯是岐山人”。随后成立了岐伯研究会,开展了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和交流,并在2011年召开了第二届岐伯研究学术交流会,汇报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多名省市专家的论文发表在《宝鸡日报》和医史杂志上,向海内外宣传了岐伯故里在岐山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岐山箭括岭下树立了岐伯碑。岐山县中医医院创作颂唱赞颂岐伯的院歌,制作了岐伯中医药文化群雕墙、摄制纪录片《岐伯故里行》,2010年联合市县楹联学会向海内发起“岐伯杯楹联大赛”,并编著《联颂岐伯》一书。所有这些活动,向省内外大力宣传了岐伯故里在岐山这一强音,弘扬了岐伯中医药文化,在省内和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三、岐山创建岐伯中医药文化园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宣传创建,业已在省内外形成了很大影响,大家认同“岐伯是岐山人”这一观点,这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二十多年来,以中医院为主体省内外岐山籍专家积极参与,做了相当重要的前期工作,这些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拓展打下了基础。
陕西是中医药文化大省,岐山周围西府地域历史名医众多,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中草药资源丰实,这些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别是业已形成的耀县药王孙思邈纪念园、临潼扁鹊纪念基地、眉县王涛纪念宛景等等中医药文化圣景,给了我们恢弘的背景和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创建岐伯圣景园,就能与之浑然一体,形成我省中医药文化宏大整体的源头,自然能带动我县中医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当前在岐山打造岐伯中医药文化品牌,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14年初陕西省政府把在岐山建设西周文化景区列为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之首,这就是我们可以趁岐山建设西周历史文化景区这一便车,与周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带动岐伯文化圣景的建设,经岐山县中医院及各界人士的建议,岐山县政府已在商讨立项。再者,从全宝鸡市范围观察思考,岐伯中医药文化圣景建设可溶入到我市姜炎文化、周秦文化建设的大场景中,互相呼应,产生更大效应。所有这些愿景,说明岐山建设岐伯中医药文化园景,有着必要性、可行性。
四、创建岐伯中医药文化园景的规划设想
弘扬岐伯中医药文化,打造创建岐伯中医药文化品牌要围绕一个核心,建好三个工程。一个核心是建树岐伯形象、弘扬岐伯精神、普及中医药文化(即:哲学智慧、生命伦理、养生真谛、中医理论)。三个工程就是一个园景,一条街道(包括广场),一个医苑。
一个园景可设在凤凰山或箭括岭,主要是以中草药植物山水风景为主体,建有碑亭雕塑等文化景观,以供游客观赏体验岐伯中医药文化和中草药知识。
一条街道是在县城命名一个岐伯街或叫医祖街(县城建局已于2015年1月经征集社会意见改凤东路为岐伯路),在适当位置建设一个岐伯文化广场,广场可有八卦、太极、中医养生图等文化元素。主要为社区居民休闲服务,供欣赏岐伯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
一所医宛,在县中医医院院内建设岐伯文化苑,有岐伯医史文化陈列室、岐伯医馆、岐伯养生馆、岐伯雕塑像等等,主要为中医药工作者和保健诊疗对象服务,这项工程省中医药管理局已在考察立项支助。
总之三大区域都要有岐伯雕塑像和各自的主题雕塑群,讲述各自的故事,既浑然一体,又各具特色。还要研发生产保健文化产品,为大众提供多方位服务,以达到宣传教育,普及应用岐伯中医药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建设单元多、任务大,如果各级政府能获准实施,我们将整合资源,协调一致,在总结前期成果,调研学习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医界为主体,各界专家参与共同提供智力支持卫生、文化、城建等多部门的协同下规划好蓝图,持之以恒推进建设,最终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为岐山历史文化城再添新的亮点。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