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张致祥: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张致祥: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1-03

张致祥: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方解  桂枝汤是仲景群方之魁,具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适宜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之太阳中风证。书中变化凡十九方之多,后世变通加减者众多不一一赘述。是方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等五味药组成。阅原文12,13,15,24,42,44,45,53,54,56,57,91,95,164,234,240,276,387】各条,读者能潜心体会原文之精神,自当临床运用自如。

案例

1.汗出案

叶某,男,72岁。

病史:无明显原因近半年经常自汗出,动则加剧,天气转热后更是汗出如雨,微恶风,神倦乏力,纳食不馨,小便频,大便正常。

初诊: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大。选用桂枝汤治

方药:桂枝10   芍药10   生姜3   炙甘草6    

   大枣4

服用3剂诸症减,再服2剂而病已。

2.半身汗出案

石某,女,40岁。

病史:右半身汗出而恶风,关节酸困不适,左半身无它苦。

初诊: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缓而略浮。选用桂枝汤治疗。

方药:桂枝10   芍药10      生姜3   炙甘草3   

   大枣4    薏苡仁15    海桐皮15

服用10余剂后诸症若失。

3.鼻炎案

林某,女,10岁。

病史:患过敏性鼻炎3年未愈。鼻塞,流涕,时而清涕,时而浊涕,鼻痒,频频打喷嚏,迎风或受凉后加重,动后易出汗。

初诊:舌质舌苔薄白,脉细弦。多方治疗后效果欠佳。选用桂枝汤治疗。

方药:桂枝10   芍药10   生姜3   炙甘草3   

    大枣4   僵蚕10   蝉衣6   辛夷花10

服上方2周诸症均缓解,继进上方合玉屏风散10余剂。随访告知上症未发作。

4.皮疹案

洪某,女,32岁。

病史:2年皮肤瘙痒反复发作,抓挠后皮肤高起,皮色无变化,部位起伏不定,热水冲洗后暂得缓解。拒服抗过敏药物,外涂一些药膏无甚疗效。诉平时比别人要多穿衣,夏季不能吹电扇,不能穿裙子。

初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略浮。方用桂枝汤增损治疗。

方药:桂枝10   芍药10     生姜3      炙甘草6   

大枣4    白蒺藜15   白鲜皮15   地肤子10   

浮萍10   荆芥6      防风15

连续治疗1月后诸症皆除。后随访知患者疾病未再复发,夏季已能穿裙装。

5.外感发热

李某 ,男48

病史1前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烦呕

初诊:舌苔薄白,脉浮略数,重按无力。

方药:桂枝9   白芍9克   生姜9克   炙草6克  

法夏9克   大枣4       

给药1

复诊:热退,自觉头晕,不思食。

处方:原方去法夏加麦芽9克,1剂愈。

【评按】 脉浮数重按无力,为体虚之质外感风寒,内有湿痰所致,故见证胸闷烦呕由于体虚不堪疏散,运用桂枝汤解外祛邪,调和营卫,加法夏配生姜除湿化痰,疗效明显,诚为虚人外感发热的良方。

6.营卫不和发热

某,女,35

病史1个月前流产手术,失血甚多,头昏,心悸,体倦。10日来,形寒恶风,时当夏月,稍见风怕冷,午后发热,自汗,汗后恶风更加明显早上热退大汗,头晕,心慌,疲倦。

诊:自汗,恶风,面色无华,脉浮取虚大,重按缓弱,舌苔薄白,质欠红润。

辨证:流产失血过多,阴虚营弱,导致营卫失调,治当益气生血,调和营卫。

川桂枝5克    炒白芍9克   生黄芪30克   当归身6克

炒枣仁12克   五味子3克   炙甘草3克    生姜2

红枣7

效:服药后当熟睡,续服1剂,诸症减轻,体温正常。已能当风起坐,继人参养营汤加减,服药10剂而安。

【评按】  柯琴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这段话概括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广泛。以上分别列举了4个临床常见的桂枝汤应用医案,告诉医家只要坚持辨证论治,以客观脉证为施用方药的依据,一定有满意临床疗效。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方中桂、姜、枣、草均为食品中之调料,因此此方是一首解肌发表和胃剂,外能散表邪,调营卫;内能和脾胃,通痹闭,是治疗伤风有汗表虚证的要方,斯方充分体现了仲景调和阴阳的治病思想。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