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张致祥: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张致祥: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7-09

张致祥: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方解  麻黄汤加生姜大枣生石膏而成(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大枣十枚,杏仁四十枚,石膏如鸡子大)。具辛温解表,兼清里热之功。适宜于伤寒表实而有里热烦躁之证。【38、39】

  案例

1.发热咳喘案

邓某,男,55岁

病史:冬季晨练回家后突感发热畏寒,咳喘发作,渐觉胸中烦闷,烦躁不已。服用氨黄敏后无汗,体温升至39.3℃。患者因对多种抗生素过敏,要求中医治疗。

初诊:舌质红,寸脉浮紧。

辨证:证属寒邪外束,阳热内郁。方用大青龙汤双解表里邪热。

方药:麻黄9   桂枝9    生石膏30   生姜3  

大枣4   杏仁10   生甘草9

服用2剂而热退身凉,咳喘平息。

【评按】 大青龙汤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它是麻黄汤倍用麻黄的剂量,再加生姜、大枣、生石膏所组成。方中重用麻黄,助桂枝生姜发汗解表;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宣发解表;石膏辛甘大寒,配麻黄解肌表,开阳郁而清热除烦,甘草大枣扶正助汗源。本方治疗伤寒失汗,表邪不解,阳郁化热所形成表寒兼内热的证候。除了表实证,还有“不汗出而烦躁”的表现。当汗不汗,卫阳被表寒闭郁而化热,阳热内扰,故见烦躁。此方外解风寒,内清烦热。大青龙汤属于发汗峻剂,体质虚弱者不可用。

2.发热恶寒

,男,32岁,农民。

:病属寒邪,初伤太阳,症见发热恶寒,继而身重无汗,昼日安静,夜间烦躁。

初诊:无身踡足冷欲寐之象,而扬手掷足;诊其脉无沉细之象,而见浮缓。不呕不渴,无咳无喘,此邪伤太阳内犯太阴脾经,因邪在太阳,故发热恶寒无汗内犯太阴脾经故身重,四肢烦躁昼日气行于阳,正能胜邪,故较安静夜则气行于阴,正不胜邪,故见烦躁。宜师仲景大青龙汤发之意。

方药:麻黄9克    桂枝6克     甘草6克   杏仁3克  

石膏30克   生姜1.2克   红枣4

煎法先煎麻黄去沫,再煎15分钟后入诸药

服法:分3次,徐徐服之,汗出即止服。

【评按】 本汤是越婢汤合麻黄汤,用越婢汤主以发越脾经之邪,佐以麻黄汤以解表寒。本案有太阳表寒,又有太阴身重,四肢烦扰,有内热烦躁,用原方治疗,但是病机重在太阴方面,因而药物的用量必须加减(即越婢二麻黄一汤的意)。

3.寒湿邪

朱某,男,40岁,农民。

:初感伤风,未经治疗。昨体力劳动,汗出病减轻。但因脱掉衣服下午天气突变,风雨交作,寒气侵,夜间又发寒热,头痛、身痛、心烦懊恼,反复不安而颠倒

初诊:脉浮紧,而其症无汗。

辨证:此风寒湿邪俱感于太阳,有内犯手少阴心经之象。宜师大青龙汤之意佐以栀子豉汤以除虚烦。

方药:麻黄9克   石膏15克   桂枝6克   甘草6克  

生姜4   红枣4    栀子9克   豆豉9克

杏仁9克

3次服,取微汗,有汗即止。

复诊:药后汗已大出,烦躁顿解,恶寒发热减轻,仍感身疼,体重,转侧不利,四肢头面有浮肿现象,小便不利,脉见浮濡,舌现白苔。此风寒即去,湿气仍在。仍仿大青龙汤方意,主以越婢加术汤,佐以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方药:麻黄12克    石膏30克    甘草6克     红枣4枚  

杏仁6克     白术12克    苡米15克    生姜4

煎法同前,3次分服,取汗,汗止再服。

疗效:初服微汗徐徐,各症渐减,汗止再服,连服3次,诸症消失。

【评按】 本证似与《伤寒论》太阳中风病相同,实质上同中有异。由于病成于汗出之后,复受风寒温邪杂感,多少有虚中挟实的现象。故虚烦解,寒热轻,仍感身疼痛,并出现浮肿、小便不利,脉见浮濡,正是湿邪欲解不解的象征。大青龙汤虽治湿邪、逐水饮,但用之大汗出,如不予加减,势必出现厥逆筋惕肉瞤的逆症。故于大青龙汤去桂枝加白术、苡米一以佐越婢汤发越湿邪,一以变麻黄为麻杏苡甘,从肺以通调水道。师大青龙汤方组成之义,主以越婢加术汤佐以麻杏苡甘汤。

4.温邪

马某,男,39岁,农民。

:初感温邪,服银翘散后汗出不止,身无大热,但感体重,时发喘息,有时头痛

初诊:脉见浮数,舌苔薄白而干。此温邪在太阳,内犯太阴,脾肺双受其侮。仿大青龙汤发越之意,主以越婢汤以发越脾气佐以麻杏石甘汤以清降肺热。处方:大青龙汤去桂枝。

方药:麻黄9克   石膏30克   生姜3   红枣4   

甘草6克   杏仁6克

诊:身重减,喘息平,但感心下痞闷不适,按之软,午较甚,夜间仍发微热,汗出。此余邪留滞胸膈,阻碍上下气机,治宜仿泻心汤宣导胸膈气机之法,而不拘用其方药:

方药:法夏9克   花粉9克   竹茹9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生姜3   连翘9克   红枣2

10分钟分3次服,胸痞已开,热汗已解,饥思食。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