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一、李某,男,70,岐山枣林镇人,2020.03.25初诊
病史: 胸闷、心悸、夜梦多、体困一年余,伴腹胀食少,口腻不渴,大便溏,小便量少,经中西医治疗疗效甚微。县医院诊断为1、冠心病 2、胃炎
刻下:胸闷心悸,胃脘部痞满,食后平卧胸闷心悸加重,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无烧心反酸,偶尔恶心,舌苔白腻微黄,舌质淡红,脉弦细。
诊断: 1、胸痹 2、痞满
辨证:痰饮内阻
治则:温阳通痹 辛开苦降 燥湿和胃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薤白10g 瓜蒌10g 清半夏12g 黄连5g 黄芩10g 党参10g 炙甘草6g 干姜10g 大枣12g 炒白术10g 枳实10g 4剂 水煎600ml 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
4月2日视频复诊:服上药胸闷、心悸、痞满症状消失,大便有所好转,舌苔微腻,舌质淡红,效不更方,续用上方4剂,服用方法同上。
按语:胖人多痰湿,年已七旬,壮年时喜食凉饮,久之损伤脾胃阳气,运化水湿失职,痰饮内生,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邪气乘虚而入,正邪拒格于中焦,胃气不和则痞满。痰饮易阻遏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固胸痹。心悸、梦多为饮邪上逆所致。平卧则胸闷心悸加重,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舌苔白腻微黄,口中粘腻感,脉弦细均为湿热象的表现。
方中黄连、干姜、半夏辛开苦降,燥湿和胃;党参、白术、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化痰;瓜蒌、薤白通阳化痰;枳实、厚朴燥湿行气消痞满。
案二:张宏利 女 65岁 雁塔区经典四季小区2020.09.04初诊。
主诉:无自主排便、胸闷痞满、短气四年余。
病史: 4年前无明原因出现无自主排便、伴腹胀,短气、胸闷、胸痛。经本县医院检查,诊断高血压,冠心病,多发性肠息肉。曾先后住院,做两次息肉手术,病情缓解。后经中医治疗诊断为气虚,长期口服中药及西药有所好转,停服后病情如前,之后服药先有效,后无效至今。
刻下:无自主排便,伴胸腹痞满,每日努挣大便,少量软便。神情郁闷,平时不善言语,不觉气短,行走稍快伴气短、胸疼,平躺胸闷,下肢轻度浮肿,食纳可,小便利,舌苔白腻边齿痕,舌质淡红,脉寸微弦尺弦滑。
诊断:胸痹(痰饮阻滞)
治则:疏肝健脾、温阳通痹
处方:人参四逆散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药:人参12克(分煎),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炒白芍10克,槟榔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2克,薤白10克,瓜蒌10克,桂枝10克,炒山药30克,熟地15克,干姜3克
七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饮食。
9月21日 复诊:服药后自主排便,每日一次,胸闷痛、腹胀、短气等症状减轻,下肢微浮肿 ,微咳嗽,苔薄白,微腻,舌质淡红,脉弦滑。
按上方加减:人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炒白芍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15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杏仁12克,蜜紫菀15克,薏苡仁30克
5副,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忌生冷油腻饮食
按语:年过花甲,病已四载。脾虚运化水湿无力,痰饮内生,痰湿中阻则痞满,胸有留饮,阻滞气机则胸闷气短。神情抑郁,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则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肺失治节,肠失传导;肾司二便,肾失开合则无自主排便;综上为多脏失和所致。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曰:“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方中四君子汤(人参汤),健脾益气,化痰饮,陪土生金。四逆散加薤白疏肝调畅气机、通肠利便,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通阳益气化饮,暗含“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则苓桂术甘汤。厚朴半夏人参甘草大枣汤以助四君子汤加强行气化饮之力,山药、熟地滋肾通关,槟榔、枳实行气导滞。纵观全方,补中有疏,疏中有补,上下调畅,开合有度,气机畅痰饮去肠道通。
(作者工作单位: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