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8月7日,上午8时09分立秋。立秋是24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黃经135度。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秋声赋》这样写道:“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常以肃杀而为心”极言秋之肃杀。秋雨绵绵,“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秋天一到,天气逐渐凉爽。虽说秋天已到,但还在中伏第十四天,常有“秋老虎”一说,仍要防暑降温。
养 生 精 要
一、适当秋冻、增强抗病力。
凉风时至,暑热未消。常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谚语,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易伤风感冒,应适当地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午休的好习惯。秋天气温干燥,湿度小,皮肤干燥,适当补水和摄入维生素。
二、汤粥开胃、清淡进补。
立秋一到,早晚凉爽,仍有“秋老虎”的肆虐。常见倦怠、乏力、呆滞等症状。多因炎夏过食冷饮,脾胃功能减弱。如进食大量补品,尤肥腻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初秋宜多食粥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及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西瓜、香瓜也适当地控制,免伤脾胃之阳。
三、运动和深呼深吸养肺。
立秋时节凉爽舒适,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走、盘腿静坐、站桩等。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可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明显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四、收敛神气、保持安定。
立秋后,秋风扫落叶,一派肃杀景象,常使人有悲秋的感觉。避免产生“秋思”、“忧郁”等不良情绪产生,保持快乐的心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五、饮食疗法:
立秋重在避暑养脾胃,
1、多吃一些祛湿除热的食物或药物。中药香薷辛温通气、和中解表。民间常有立秋喝香薷飲的习俗。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煎煮15分钟,冷却后加蜂蜜即可。
2、多吃健脾益胃食物。茯苓煮粥食用,帮助消化、增加食欲。茯苓利水渗湿,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和肾虚尿频、遗尿者忌用。还有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均有健脾益胃功效,也可食用。
3、忌食生冷食物:吃太多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4、少辛增酸,预防秋燥。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银耳、百合、藕、菠菜、鸭蛋、蜂蜜等,以防燥邪伤阴。增酸收敛过旺的肺气少辛减少肺气耗散。适当吃些酸性水果,如酸梅,适当进食葡萄。因寒性,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不宜多吃。多吃时令果蔬,如新鲜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等,均可润燥。立秋后少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类食物,加重秋燥。白天喝些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预防秋燥,防止便秘。蜂蜜滋阴润肺。
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腻、辛辣、过甜、过咸的食物。
吃些莲藕清心润燥立秋后常见口唇鼻咽喉部干燥大便干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中医五行学说分四季为五:春、夏、长夏、秋、冬。立秋之际,属长夏要淡补。淡补不是吃素,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均可食用,可滋阴润肺、润燥通便、清心安神。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更是淡补佳品如茄子莲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苦瓜等清暑利湿,食疗胜似补药,此话确有道理。
六、针灸按摩
按摩丰隆、脾俞、足三里等穴健脾益胃。
1、丰隆穴,足阳明胃经穴。【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缘;另,条口(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外侧一横指处。简便取穴:外膝眼直下8寸是条口,其外侧一横指是丰隆。丰隆除湿化痰。
2、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功能健脾和胃增强食欲。
3、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取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便取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足三里是保健要穴,“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经常按摩足三里,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以上3穴各按揉100次,每日4次,三次饭后,睡前半小时。
七、保健功法:
抱膝滚动,强壮腰背。
操作方法:
平躺床上,双腿弯曲,双手扶住膝盖,收紧小腹,下巴内收,让背部在床面上前后滚动。数分钟后,就会额头冒汗,面色红润,腰背处有一股热气,直通腿上顿时温暖舒适。
此法疏通背部正中线督脉和旁开1.5寸(两横指)和其平行的足太阳膀胱经气血,督脉督一身之阳,可振奋精神;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相表里,长期坚持锻炼可温补肾阳。肾气充足则精力旺盛。腰背一热,酸痛疲劳顿消。锻炼此法要选择硬板床为宜,坚持数年必有良效。
吴锡强
时2024年8月7日,岁在甲辰龙年七月初四上午8时09分立秋,正值中伏第十四天感言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