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草园地 > 中药研究 > 洪文旭:调和众药话甘草

洪文旭:调和众药话甘草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9-17

甘草.jpg
甘草,又名美草、蜜草、粉草、甜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状茎。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夷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本草纲目》云:“甘草外赤中黄,包兼坤离,味浓气薄,资金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我国为甘草生产大国,由于其用途方泛,需求量大增,因此保护药材资源,进行人工栽培就显得非常迫切。入药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更因通行十二经脉,能解百药之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称。亦用于食品,甘草甜素的利用为添加剂增色不少,而且用其生产的保健制品种类更多,制成的零食如甘草杏、甘草橄榄、甘草话梅、甘草糖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医学者发现中国传统中药——甘草具有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而且抑制率高达98%。加之甘草本来就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被称为战胜艾滋病的“东方仙草”。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高约30-70厘米,罕达1米,根茎圆柱状;主根甚长,粗大,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单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小叶4-8对,小叶柄甚短,长1毫米许;小叶片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偶近于圆形,先端急尖或近钝状,基部通常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长5-12厘米;花萼钟形,长约为花冠的1/2而稍长,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略长,外被短毛及腺鳞;花冠淡紫堇色,长约14毫米,旗瓣大,长方椭圆形,先端圆或微缺,下部有短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10,2体,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不等;雌蕊1,子房无柄。荚果线状长圆形,镰刀状或弯曲呈环状,通常宽6-8毫米,密被褐色的刺状腺毛。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9月。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切片或蜜炙用。

现代研究:甘草含三萜皂苷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钙盐、钾盐;甘草酸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还含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及甘草利酮、芒柄黄花素、甘草素、异甘草素、树脂等。药理证实有解痉及抗溃疡活性,镇咳祛痰、镇静、抗炎、抗菌、抗过敏、解毒、镇痛、解热、降脂、抗癌及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和类似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作用;亦有使水钠潴留,血压增高,排钾增多作用,应注意。

甘草出自《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名医别录》云:“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云:“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汤液本草》云:“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本草纲目》云:“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中国药植图鉴》云:“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性味甘,平。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并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生用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蜜炙以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为长。用法内服煎汤,用量1.5-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煎水洗。注意实证中满腹胀忌服。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