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文化 > 李西岐 | 漫议中医药——是疫情拯救了中医

李西岐 | 漫议中医药——是疫情拯救了中医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4-04

李西岐 | 漫议中医药——是疫情拯救了中医

“一场武汉疫情,似乎让医学界多年来的中西医互相较劲的擂台赛,似乎有了新的结论。有人说,是疫情拯救了中医。”

中医胸怀宇宙,西医目无全人。这话有点绝对化,妄自菲薄,当然不好。予以为,中西医同在中华屋檐下,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为好。

中医药是国粹。若是从神农尝百草算起,中医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典籍,可谓汗牛充栋,且流传有序的典籍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医药书籍。中医药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人文科学之一,起码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黄帝内经》虽然挂着黄帝的大名头,实则是战国时期的产物。中医在中国历史人文方面灿若繁星,英才辈出,而他们留下的一副副验方,成为屡试有效的医学瑰宝。中华文化的特征是“和”文化,而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还把天文、地理、化学各个方面全都囊括在一起了,是一个大熔炉。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医术早已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与载体。然而,我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茫然追逐精神寄托的今天,人们忽然发现,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大夫们,依然步履蹒跚地还在为发扬光大中医药而大声疾呼。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为之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曾有中老名医强调,中医历来无“病毒”之说,不需要知道敌人长什么模样,只需把它当作“疬气”从人体里赶出去就行了。

图片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食疗的说法是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中医是一门研究宇宙与生命的哲学,是一种人文科学,也是一种精神特质。它的方法论和认知论与古希腊早期的哲学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医术如同火药、指南针一样,成为许多西方人士和友邦人士效仿和借鉴的目标。近代,西方文化被“工业革命”的脚步带入中华之门,传统中医和新科西医之关系,从这个时候开始掐架,最终变得互不相容。有句成语: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是上宾。这是现实版的相互抵怼,正好符合某些人的心理,中医“曲突徙薪无恩泽”,西医“焦头烂额是上宾”。在西医眼里,中医土得掉渣。而在中医心里,西医除看化验单和影像片子之外,还能诊病嘛。 

予以为,西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依据的,有它的长处,不能诋毁的一无是处。随着新检查仪器的突飞猛进,人的五脏六腑看得清清楚楚,哪里有病灶,直接奔哪里,简单明了。尤其是器官移植和心脑血管之类的手术治疗,中医恐怕就勉为其难了。
           李西岐2.jpg

我自幼长在岐山乡村,那年月,家里人有头疼脑热的,基本上是依靠村里合作医疗所中医的诊治。我们村有个方圆几十里大名鼎鼎的中医谢庄先生,视力不好,望闻问切,实际上的“望”,他大约是模糊不清的。谢大夫的“脉力”很厉害,他不用病人讲述病因,只靠自己的把脉,三五副药,就能把病人治好了。我们姊妹们小时候有病,去岐山县城找儿科名医袁宝煕,几副汤药灌下去,基本痊愈了。岐山是岐伯的故乡。古今往来,名医层出不穷,像今日在西安闻名遐迩的刘华为、苏礼、张明科是其中的佼佼者。
十年特殊年代中有一段时间里,许多村庄里药铺关张了,只有临近七八里路庵里村的药铺开着,药材品种比较齐全,我多次去那里给母亲抓药。早年,我在兰州研习汉简,当临写《武威药简》时,我才反应过来,四五十年前岐山乡村药铺里药匣子上的毛笔字,不就是“章草”嘛。 中医瞧病是从微观入手,从宏观调控,相辅相成,即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施以辨证,调理养身。况且人体有差异,因人而异,辨证论治是整个中医的核心理念。而名医与庸医的区别,关键是把脉是否准确?差之毫厘,则无法药到病除。遗憾的是,传统中医依靠师徒传帮带的方式,已经逐渐消失了。顺便说一句,当代的中医药大学,其中不少并非纯粹的中医培养之途径,大约是被异化了的“伪中医学”。我夫人前些年在兰州某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时,一次大查房,那个带队的硕导背着手,站在病床一米远的地方,给他的学生们念叨着药方。我拿到药方一看,几乎都是保健品之类的辅助药。我心里鄙夷道,中医院的大夫巡查病房,手背着,你他娘的扎甚势?“望闻问切”呢? 
我当然知道夫人的体质弱,属于“亚健康状态”。我在兰州时有几位医术精湛身怀绝技的朋友,其中一位是中医大夫宋伟。过一段时间,请他开十几副汤药喝了,病就好了。在西安这些年住着,有点病痛症状,中医师找的是赵彬,脊椎腰疼找的是黄建荣。扯远了。

这次疫情中的陕西、甘肃、河南、北京和天津“肺病”的组方药剂,可以说是逆流而上,大放异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这足以证明,传统中医药的潜力等待进一步发掘。还有一个细节,在万人唾弃退休副厅长之时,一个身怀艾灸绝技的民间医师脱颖而出。我知道,民间里这样掌握独门绝技的人其实不少,怎样在信奉“本本”的同时,挖掘整理出传统中药的验方,迫在眉睫。当然,那些依靠“神医”之名吹牛皮的大忽悠,骗人钱财的人渣则另当别论。

中西医结合曙光初现,前途似锦,这是一条令人鼓舞的康庄大道。

上面这段话昨天发到微信群里,在新疆油田工作的岐山老乡王波生留言:中医能生存几千年,自有他生存的基础。2015年,我因病七进七出医院,半年人从85公斤瘦到42公斤,一直住到301医院,疼痛难忍,不能进食,最后还是在甘肃肿瘤医院斐正学教授那里吃了五副汤药就不疼了,七天之后就能正常进食,吃了半年汤药,全部恢复! 

我回复道:裴正学先生是甘肃名医,我见过几次面。他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成效显著,其女儿就是央视天气预报的裴新华。

(李西岐,陕西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长安大学文学创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金城关》《大周原.西周开国传奇》及《李西岐文学作品选》等)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