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文化 > 栾新爱:礼谒医圣祠

栾新爱:礼谒医圣祠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6-04

栾新爱礼谒医圣祠
                                     
  春色阑珊四月天,数声啼鸟落花前。2021年农历四月初七,阳光和煦,我同门张婵、鲍捷一行,导师苏礼先生专程前往南阳参访南阳医圣祠,拜谒医圣张仲景。
    

我自入中医门已二十余年,一直仰望、崇敬医圣张仲景,曾经在关中的一个寺庙里,拜祭过他,但心心念念地向往着医圣的故乡----南阳。时至今日,我终于踏入庄严肃穆的医圣祠进得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石刻楷体有力、工整,详述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导师苏礼先生说:“黄老1924年所撰医圣传记,可谓世间独一无二。黄老鉴于《后汉书》、《三国志》均无仲景传,后考各家医书及子集稗史,间有载其佚事,东鳞西爪,详略互见。于是搜辑诸书,撰张仲景传黄老又于1947年撰《祝告医圣文》,记述当年携弟子米锡礼南阳朝圣始末,至今已74年,追忆先师弘道继学,为医圣立传,为后学垂范!”导师苏礼先生的话语言之凿凿,铿锵有力,充满深厚的情感。可以想象在当时民不聊生的时代,黄老集各家流派有关医圣的记载详加考证,去芜存菁,删繁御简,整理评定终于完成了誓为医圣立传夙愿,填补了历代史书未见张仲景传的空白这种前无古人的贡献,也只有像黄老这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才能做到这种不忘初心,躬身践行的精神,这也是我辈后学须要终生学习的典范
    

进入祠中庭院中,此时,天空湛蓝,阳光温和地洒在医圣的雕像上。汉白玉的雕像,矗立在院中,医圣眼神凝集,眉间微蹇,极目向南远眺,“活国在于活人”、“法崇仲圣思常沛,医学长沙自有真”,医圣似乎仍为人类的疾苦而忧虑仰望医圣,敬之情油然而生导师苏礼先生带领下,我们向医圣雕像三鞠躬,以示仲景传人的敬意我们在圣医林下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拜师仪式;集体背诵《伤寒论自序》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向南阳医圣祠敬献由柴怡女士手书的《祝告医圣文》牌匾,虽无香火蜡烛和鲜花,但我们已然表达了长安黄氏中医伤寒学派传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坚定信念。我想黄老若在天有灵,感知到74年后他的后辈们仍沿着他的足迹前行,必含笑泉下。
    

“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医圣同郡何颙如是说。神医的概念是辨病准确,辨证论治正确医圣毕生集汇《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我站在《伤寒杂病论》白云阁藏本的影印墙前,默念着每一条条文,犹如接诊着每一位患者。“医圣创立外感病的六经辨证法,脉象描述非常详实,临床实践中须细细领悟,”导师苏礼先生说道,《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太阳脉浮;阳明脉大或沉实;少阳脉弦细;太阴脉缓儿弱;少阴脉微细;厥阴寒热错杂,脉有数,有滑,有沉迟。多年来,老师用《伤寒论》理论指导我的临床医疗,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自觉不自觉间,我也算是长安黄氏中医伤寒学派第四代传人之一了,这是何其荣幸、何其责任重大的事啊

我凝思医圣《伤寒论》的影刻墙,脑海中分析着每种病情,治疗从脉,症入手,而每位患者的主脉、主症,都具有诊断价值。除六经有主脉,每一证中也标出主脉,太阳畜血证脉沉结,结胸证寸脉浮,关脉沉,小结胸证脉浮滑等等。医圣辨证常常从主症入手,有时通过一二个主症,便能识证。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桃花汤证的主症是腹痛、便脓血;白头翁汤证的主症是下利重、欲饮水,言简意赅的语言,便将病情叙述准确。
 2021_05_18_栾.jpg   

医圣《伤寒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治病的医书,而且还是改变思维灵活运用的方法论。如“病”和“证”互称,一种是称六经病为“证”,分别称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为少阳证、阳明证、少阴证,另一种是称“证”为病,小结胸证称小结胸病,引得后世医家注《伤寒论》也是多病、证互称。如尤在泾著《伤寒贯珠集》篇首即说:“伤寒一证,古称大病。”《伤寒论》中“病”,“证”互称,二者又有区别,“病”是指疾病的全部过程,“证”是指疾病的阶段性,一个“病”可以包括多个“证”,每个“证”都是“病”的阶段表现。可以说六经是六个阶段,称为“证”,但对太阳中风证而言,六经又是全部,称为六经病。《伤寒论》中把六经当作病看待,以“证”隶属于后,如太阳病,桂枝证。对疾病病程无阶段可分划者,“病”和“证”互称,我们见到的《伤寒论》中奔豚、风湿、黄疸、热入血室、蓄水、蓄血、蛔厥等证都可以称病。故“病”和“证”相互为用,有阶段可分者为病,病由“证”组成,无阶段可分者,既可称“病”,也可称“证”,所谓“病”不变而“证”常变,“病”有定而“证”无定,“病”不变,是“病”有一定的模式,其形成、发展和传变有它自身的规律,“证”常变,是因为“证”有多向性的传变和转归。《伤寒论》的主要精神在于辨证论治,在诊治某些疾病的时候,往往涉及到脉象、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内容,可以看出从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又回忆接诊过的一个典型病例,患者李存英,女,60岁,结肠癌手术后,出现贫血,便秘,纳差等均以不同证存在,治疗中不同“证”不同的治法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可见医圣《伤寒论》的精华要结合自己医疗实践经验,从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提升出便于自己临床辨治的“证”的概念。
  “我们该走了!”突然听到师弟妹的提醒,我的思绪又被拉回来了。医圣张仲景在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方面所做的巨大成就,将亘古铭记,永世流传。
  再次鞠躬敬礼,以示我的崇敬!再见了,南阳医圣祠!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