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王登宵:中医归经理论与辨证论治浅谈

王登宵:中医归经理论与辨证论治浅谈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06-25

王登宵:中医归经理论与辨证论治浅谈

归经,是中医药学特有的概念。中所说的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合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的作用也不同,例如藿香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作用。简而言之,归经是药物定位的概念,即表明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说到归经,必须思考到人体脏腑经络间的关系。所谓经络,它内属脏腑,外联于肢节、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沟通机体的通道。人体通过经络把内外各部分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通心络是一种中医治疗冠心病较为有效的中成药。根据通心络胶囊说明书列出的成份,此药共有12味中药归肝经12味;归脾经6味;归肺经5味;归心经4味;归胃经2味;归膀胱经、肾经、胆经各1味药。

此药其中一部分是直接针对动脉硬化血栓和血液中血脂高的情况而用的中药,如前述的具有破血、逐血、散血、散瘀、活血等功能的诸中药(水蛭、赤、土蟞虫、蜈蚣、降香):而另一部分中药(人参、擅香、蝉蜕、乳香、酸枣仁、冰片)是用于和血液系统有关的脏腑器管的(按系统论,这些器管也是血液系统的环境),看得出这种施药方法能使血液系统处于最佳的环境中(犹如今天我们所说的天然氧巴、原始森林和天然温泉等人们所向往的环境)。这里所说的最佳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有血栓疾病的人来说,加入脾经的中药使脾的功能或者说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也是说通过脾脏过滤器的过滤使血液更清洁。如入肺经的中药使肺功能更健康,通过肺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使血液获得更多的氧气供细胞新陈代谢使用,等等。

通心络的主要功能为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清。功能主治的描述来看,它是中医传统方法,即“闻四诊中收集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病因、部位、判概出某种性质的,然后开出药方,治疗效果由药方决定。这里是由世代相传的通过外在表征来判断。中医的文化特点决定这里的功能主治只能是描述性的、现象学的。

中药的成份主要是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就其草药而言,副作用小,其原因:一是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从荒漠的地球上产生的单细胞生物,通过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竞争和选择发展出了各种动植物,人和植物是同源而来的;二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有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再加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产生糖进而转化为蛋白质、脂肪和淀粉,也产生氧,然后进入食物网。从植物的这种本性来说,草药即使有毒,其毒性也不会大。三是中药是千年来中国老祖先通过品尝筛选而来的,对有毒有害的中药也有特殊的处理方法,四是中药也有一套严格的炮制的工艺,五是有中大夫把关。

有关统计资料国内目前有大约12800多种中药,其中真正有毒的也只有120多种,不到千分之一。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种。因此大多数中药是安全有效的。相对西药中药的毒性副作用要小得多。进而言之,中药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的什么中药治什么病有效,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中药药性的研究不像西药那样在实验室中根据物质的成份、理化性质等来论证,而是在治病的实践中,根据药对病症治疗的效果来鉴别和认证的。中药讲的“药证相”,是说根据病症的变化而不断修改药方进行施药。

因此,中医这种施医的方法,我们暂时称为“病器管+病器管环境同时施药法。”这种传统的中医治病法可以说很新颖,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和西医相比,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不同。实用性是指这种治病法能够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中医的这种治病法可以说是系统思维方法的一种体现。老祖宗留下来的这种医病的方法是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值得中华儿女骄傲。

再看看中医运用的“辨证论治这里所说的辨证,是根据“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收集来信息,通过思维分析、判断,辨清疾病的本质情况;论治,是指根据辩证的结果,提出医治此病的方剂。这是中医古代传统创造性的医病方法。具体说,中医给病人施药的过程中,依据中医的“四诊方法”(现代也运用先进的医疗器械),根据病人的症状开出方剂,也随症状的变化随时调整方剂,由于可入经的中药很多,例如入肝经的中药就有上百种,因此方剂可能是质的调整(增加中药的品种),也可是量的调整(增减份额)。这里采用的是动态治病法,即根据四诊的结果,先开2剂药,服药后中医根据病情调整方剂,以次再调整方剂,直到病人病情有所起色,这时暂定此方剂有效继续服用,即“效不更方”。这种动态的治病方法,可以说是考验大夫的敏感性,以及他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剂以达到最佳方案,这给中医医生更多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

由于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收集来的信息进而施药。这里出现的问题是,收集信息的多少可能“因人而易”。由于大夫个人知识贮备情况不一样,因而同一病人的症状不同的中医获得的信息可能大不一样。国家授予的首届国大师(共30名),若其中的一位和一个年青的中医大夫同时为一位病人诊病,国大师获得信息量比年青大夫可能要多的多,同时国大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出的方剂,有可能一两副就见效。这就是国大师的价值所在。

证论治的内涵博大精深,上面粗略的描述只是皮毛而。这里要说的是大师辨证论治如此精妙。说明他脑海中有辨证病症的信息汇编,看到病人表象就能立即从辨证的信息汇编中思考出病态的实质;同时他脑海中存在着大量中药药材信息的汇编,以及什么病症对应什么中药材的信息汇编。有了这三种信息汇编,他可立即开出效果良好的中药处方。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国大师的辨证信息汇编,中药材信息汇编和证对药的信息汇编物化,留存给后人。对这些信息进行物化必然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考虑到这一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只能由国家投入资金来组织实施。法律应当给予作者的精神权利,进而保守这一文化遗产。同时也看出,年青中医大夫要想成为中医大家,拜师学艺应当是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 王登霄,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后因患冠心病,对中医发生了深厚的兴趣,编辑有《国医大师奇巧验方录》、《国医大师保健养生验方辑》。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