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张致祥:21首活血化瘀方的临床应用(9—10)

张致祥:21首活血化瘀方的临床应用(9—10)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8-20

桃红四物汤

【处方来源】 《医宗金鉴》

【组成】 桃仁9   红花9   生地15   当归9  

赤芍9   川芎6

【用法】 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功能】 活血调经。

【方解】  本方即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而成。四物汤具有补血活血作用,但将方中补血养血(阴)的白芍换成活血化瘀的赤芍,补血滋阴的熟地换为凉血散瘀的生地,则使原方的补血作用转变为侧重于活血凉血为重。再加入活血化瘀的桃仁红花(桃仁活局部之瘀血,红花则活全身之血瘀,两者相伍,则局部与整体瘀去络通)为主药,全方突出了活血化瘀的作用,是一首比较平和有效的活血化瘀方剂。

临床应用  现代多用于瘀血引起的多种病症,近年来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一些神经科和皮肤科疾病取得较好效果。

1. 血行瘀滞的月经不调。若血热不明显,或兼血虚者,白芍、熟地替换赤芍、生地;瘀热较甚者,加牡丹皮、山栀子;经前腹痛、腹胀,经行不畅,经血色暗有块者,加香附、元胡;血瘀重者,加三棱、莪术。

2. 慢性盆腔炎。症见少腹隐隐坠胀,经行不畅,腰骶酸痛,月经不调,或有白带,体倦头晕等气滞血瘀的表现,可用本方加香附、五灵脂等,加强行气活血的作用。有少腹不温肾阳不足表现者加附子。

3. 神经性头痛。可用本方加钩藤、白蒺藜等。

4. 面瘫(口眼歪斜)加止痉散(全虫、蜈蚣)。

5. 震颤性麻痹临床症见四肢(尤其是手)、头部发生节律性颤动,多由于肝经血虚瘀滞不能养筋所致,本方加钩藤、白僵蚕。

6. 牛皮癣,本方加黄芪、防风、白蒺藜、蝉衣、苦参等治疗。

7. 高脂血症本方加太子参、生山楂、草决明等。

8. 血小板减少症本方加虎杖、升麻。

             

十、 血府逐瘀汤

【处方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当归10   桃仁12   红花10    生地10  

赤芍6    川芎6    柴胡6     桔梗6 

甘草3    牛膝12   枳壳6

【用法】 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功能】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瘀血内阻,胸胁疼痛,或顽固性头痛,呃逆干呕,内热烦闷,失眠心悸,急躁喜怒,并见面唇色暗,舌质暗红,或舌边尖瘀斑,或舌底青筋,脉弦迟或细涩者。眼科的血灌瞳仁、暴盲等血瘀日久者。

方解 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疏肝解郁,桔梗宣通肺气,与枳壳、柴胡同用,尤善开胸散结牛膝引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运行。血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血府指心胸而言广义血府是指“脉为血之府”,全身血管脉络所到之处是也。“舒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君,活血化瘀,畅通血脉;气为血之帅,故用桔梗、柴胡、枳壳、牛膝为臣,理气行滞其中桔梗开胸膈,宣肺气,以行上焦气滞;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以畅中焦气滞;牛膝导瘀下行,以通下焦气滞;生地、当归为佐,养血和血,俾使活血而不伤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防止它药伤胃。诸药相伍,共行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调畅气血之功。俾使全身血运有序气血和合,百病焉不愈!气血和人病焉之有

血府逐瘀汤既能活血,又可理气,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症,随症加减,每获良效。气虚血瘀者加黄芪、党参;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阴虚而夹瘀者,重用生地,再加龟板、麦冬;寒凝血瘀者去生地,加桂枝、附子;热煎熬成瘀者去川芎,加黄连、牡丹皮;兼有痰浊者,加半夏、陈皮;湿阻者去生地,加苍术、厚朴;气滞甚者加檀香或降香;出血者加生蒲黄、三七;腹泻者去生地、桃仁,加木香、焦山楂、神曲等。

临床应用

1.顽固性头痛  

《医林改错》谓“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无痰饮者,忽犯忽好,百方不效,此方一剂而愈”。头痛缠绵不愈,必有瘀血作祟,瘀阻脑络,不通则痛,其必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血府逐瘀汤能逐瘀化滞,俾使气血流畅则头痛可止。古人谓“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必重用川芎,以祛血中之风,或辅以全蝎熄风,磁石镇风,则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2. 胸痹

《医林改错》谓“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背亦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于 ,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方皆不应,用此方一,痛立止。胸痹以胸痛彻背为主,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胸背乃心肺之府,加之气会膻中,血会膈腧,均在胸背部,故其病理以气血失畅为本。胸中为阳之位,阳气不布,则窒而不通,因此治疗冠心病等,通阳亦至为关键通阳必用辛温,每取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味(4-6),通阳活血,标本兼治,附子与方中生地同用,通补阳气而不伤津液。

3. 失眠

《医林改错》谓“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失眠一证,历代多谓阴阳不通,如《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对于顽固性失眠,每多从瘀论治。心主血,脉养神,瘀血阻于心脉,血气不活,血不养神,则夜不能眠。夜睡多梦,或梦游梦呓,服用养血安神药无效者,均可以选用血府逐瘀汤化瘀通脉,舒畅气血,俾使神得血养,不安神而神自安。常可加入磁石30,服药起初一两剂反而兴奋难眠,两三剂药后方见其效。

4. 情志  

《医林改错》谓“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平时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必好。”神志病初起在经主气,久病入络主血,治以疏肝法不效者,当从血分求之。对神经衰弱、癔病等,临证可加入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神经性低热可加入马鞭草30克。老年抑郁症等难治病可用血府逐瘀汤增损治疗,收效多捷。

5. 男科病  

本方可用来治疗阳痿不育早泄,不射精,睾丸肿痛,阴囊萎缩等男科病使血脉通畅,肾气得以振奋本方加入熟地,滋养肾精加入紫石英、蛇床子、菟丝子温补肾阳。阴阳平补其治在肾以舒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通”以调气血而安脏腑,以本方为甚捷。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