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苏礼: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李杲医案选析

苏礼: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李杲医案选析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8-06

苏礼: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李杲医案选析

 

一、张元素治头痛案

    一人病头痛旧矣。发则面颊青黄,晕眩,目慵张而口懒言,体沉重,且兀兀欲吐。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头痛。以《局方》玉壶丸治之,更灸侠溪穴,寻愈。

                                              《名医类案》卷六

    【评析】头痛之病,证类甚多。若因痰饮内蓄,阻遏清阳,或风邪挟痰,蒙蔽清窍,则发为风痰头痛。其特征是头痛时作时止,伴呕恶眩晕,苔腻脉滑等。本案所用之玉壶丸,即化痰玉壶丸。方出《和剂局方》。由天南星()、半夏()各一两,天麻半两,头白面三两组成,共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主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末。方中半夏、南星均为祛风化痰之品,天麻息风定惊,诸药合用,当有息风化痰止痛之效。侠溪为足少阳胆经荥穴,位于足背部,当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主治咳、喘,心悸等。内服丸药,再辅以灸侠溪穴,药灸并用,故收效迅捷。

从此案可见,张氏深谙脏腑经络之病机,善于采用药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其经验方法,值得后学借鉴。

张元素,金代著名医学家,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老师,因治愈名医刘完素伤寒病而名闻于世。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药注难经》等。

 

二、李杲治大头瘟案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染之多不救。张县丞患此,医以承气汤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请东垣视之。乃曰:半身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以承气泻胃,是诛伐无过,殊不知适其病所为故。遂用芩、连各五钱,苦寒泻心肺之火;元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各一钱,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蚕七分,清痰利膈;甘草二钱以缓之,桔梗三分以载之,则诸药浮而不沉;升麻七分,升气于右;柴胡五分,升气于左,清阳升于高巅,则浊邪不能复居其位。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人参二钱以补虚,再作陈皮二钱以利其壅滞之气,名普济消毒饮子。若大便秘者,加大黄,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且施其方,全活甚众。

                                                《古今医案按》卷二

【评析】大头天行,本以清热解毒为正法。而本案患者屡经攻下,正气已伤,故在清热解毒之剂中,加人参一味,顾护元气,复用升麻、柴胡少许,以升清阳。从中可以看出,东垣不仅善于补脾,也善于行泻火之法。本案所用之普济消毒饮子,后世应用甚广。除大头瘟之外,对急性扁桃体炎,头面痈肿疮毒,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见有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者,亦有卓效。

李杲,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善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弟子罗天益、王好古传其学。

 

三、李杲治眩晕案

    范天辣之内,素有脾胃之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怫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医疑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而病不减。又疑药力小,复加七、八十丸,下两行,前证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余谓前证乃胃气已撷,复下两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而愈。

半夏白术天麻汤:黄柏二分,干姜二分,天麻、苍术、白茯苓、黄芪、泽泻、人参,以上各五分,白术、炒曲,以上各一钱半,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橘皮,以上各一钱五分。

上件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芪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甘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蘖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评析】前人云:无痰不作眩。眩晕一证,多由痰浊内壅,上蒙清窍所致。本案患者素有脾胃之证,更加妄用泻下,以致脾失健运,清阳不升,风痰上扰,蒙蔽清窍,故发为眩晕重证。所用之方,大抵以升清阳、泻阴火,祛痰湿为法,清阳升则阴火降,痰湿除则眩晕止。故诸证悉愈。从此案可以看出,东垣治眩晕之证,不仅着眼于痰,更着眼于虚。治痰为治其标,而治虚为治其本。李氏所制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即标本兼治之法也。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