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杨宗善:浅谈三因司天方“黄连茯苓汤”方义及运用

杨宗善:浅谈三因司天方“黄连茯苓汤”方义及运用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8-27

杨宗善:浅谈三因司天方“黄连茯苓汤”方义及运用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则神门绝者死”。注:六十年中,岁水太过之年共有六年: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太过之水,寒气流行,水克火,心火被寒水困“邪害心火”,所谓“寒甚火郁之会”。病人出现发热,烦心,躁悸,全身(上中下)厥逆,谵忘,心前区痛。寒盛伤肾,水气不行,腹大如鼓,胫肿。水气上凌心肺,喘咳,谵忘,渴而忘冒等。脾土受水所侮,反见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脾失运化等病症。由于“岁水太过”,“邪害心火”过甚,心气绝者,神门穴处摸不到脉博跳动,死不治。宋时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了诊治之方“连茯苓汤”,就此浅谈如下:

连茯苓汤:

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组成:黄连   麦冬 车前 通草 远志 半夏 黄芩 甘草 生姜 大枣。右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解缪问解: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热益心之阳,其故何耶?按六丙之岁,太阳在上,泽无阳焰,火待发时;少阴在上,寒热凌犯,而气争于中;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所谓寒甚火郁之会也。故身热烦躁,谵妄胫肿腹满等症,种种俱水湿郁热见端,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以平其没之害。黄连味苦,可升可降,寒能胜热者,以平其上下之热;更以黄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热者,以泄其内外之邪;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色黑,功达水源;茯苓、半夏,通利阳明;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土御水,使水不上凌于心,而心自安。心为主宰,义不受邪,仅以远志苦辛之品,媚兹君主,即以祛其谵妄,游刃有余。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从火化,恐燥则伤其娇藏,故佐以麦冬,养液保金。且陈氏谓麦冬合车前,可已湿痹,具有导水之功能。土气来复,即借半夏之辛,以补肝而疏土之实,用药之妙,岂思议可及哉。

医案:1,邓某 女 71岁 退休职工。2016年5月3日首诊:高血压病消失史10余年,近半月来头昏头晕,心悸短气,心胸烦热,颜面双下肢浮肿住院。尿黄量少,大便正常。脉弦滑数,舌苔白黄厚。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压160/100mmHG。诊断:高血压二期。方用黄连茯苓汤。处方:茯苓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车前子15克,通草10克,姜半夏15克,麦冬12克,甘草克,生姜6克。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二诊:5月11日。自觉头晕头昏,心胸烦热消失,尿量增加,浮肿基本消失。口渴乏力。血压:130/80mmHG。脉沉滑,舌苔白。前方加入益气生津之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以巩固疗效。

按语:水运太过,水湿过盛,心火被郁,故心胸烦热,心悸气短;水邪甚过,脾肾受困,故尿少水肿,清阳不利,浊阴不降,故而头昏头晕。脉见弦滑数,舌白黄厚等湿热内郁之象。治法:袪湿利尿,清热解郁而见效。

2,王某 男 72岁 退休干部。2016年6月8日初诊:3天前感全身不适,发现前胸,两上肢皮肤出淡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如录豆大小,逐渐遍及腹部、背部、股部散在或3一5成簇拥分佈,似有对称性,灼热微痛,甚为搔痒,丘疹尖有浅淡液渗出。影响休息,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尿淡黄量少,便秘。有反流性食道炎史。脉滑数,舌尖边红苔白。初诊:湿疹。辨病机为湿热交蒸夹风浸淫腠理肌肤所致。治宜利湿清热,袪风止痒。方用黄连茯苓汤合消风散。处方:黄连10克,茯苓12克,黄芩10克,车前子12克,通草10克,法半夏12克,麦冬12克,生黄芪10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防风15克,蝉蜕15克,知母10克,苦参12克,胡麻15克,荆芥12克,苍术12克,牛蒡子12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6月16日复诊在未见新丘皮疹出现,搔痒减轻,食欲好转,大便通利,小便正常。脉滑苔白。前方略行增减再服7剂。6月22日再次复诊皮疹消失仅畄皮屑搔痕。身觉乏力,余无不适,随开清暑益气汤5剂以善其后。

按语: 正遇丙申年水运大羽,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的运气特点。人在天地气交之中,因体质等因素出现气交之变。湿热交蒸夹风郁于腠理肌肤,湿热风疹出焉。以利尿清热,袪湿清热为主,方用运气方黄连茯苓汤合用了消风散祛风止痒之效,以收全功。   

两位患者,案1是高血压病,案2是湿疹,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从五运六气辨证,运气病机相同,均属水湿太过,火热过亢,湿热内郁为害。治宗“谨守病机”“无失气宜”。以利尿清热为主,方用运气方黄连茯苓汤为主加味,效如桴鼓,取得了异病同治的效果。

                                                           2021年8月13日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