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陕西省中医学会会长、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的杨世兴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岐伯及其《黄帝内经》的研究与弘扬。应笔者之请,上世纪九十年代,世兴先生曾专门致信给他的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时任湖北省中医学会会长的李今庸教授,咨询有关岐伯籍里等问题。1996年10月14日,李今庸教授在亲笔写给杨世兴教授的回信中,引用《广韵》、《云笈七签》等古籍中有关记载,郑重提出“岐伯出自岐山”的观点,为岐伯籍里的研究,提供了权威性的结论。李今庸教授有关考证的全文如下:
世兴同志:
你好!陕西省岐山县,“岐山”之“岐”字,是因其境内有一“岐山”而得名。岐山之岐”,字又作“歧”,乃姬周之发祥地,秦国也曾一度在此建都。
《黄帝内经》中岐伯”之“歧”,是“岐”字之借,《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甲乙经》中均作“岐”,可证。
岐伯出自岐山。《广韵·上平声·五支》说:“岐……又姓,黄帝时有岐伯。”是岐伯姓岐,乃因山得姓,亦犹炎、黄二帝因水得姓也,《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于有喬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具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说文·女部》亦谓“黄帝居姬水以为姓”。岐伯乃以岐山为姓则勿庸置疑矣,《云笈七签·纪·轩辕本纪》明谓……時有仙伯,出於岐山下,号“岐伯”,善说草木之性味,为大医,帝请主方药。帝乃修神农所尝百草性味以理疾者,作《内外经》。这两书《广韵》、《云笈七签》虽不是先秦史料,但其记述,当亦有所据。从而进一步证明我的这一观点:《黄帝内经》是各国医疗经验在秦国集体总结成书的。
专此函告。祝全家吉祥!李今庸1996年10月14日
图1:李今庸先生亲笔信复印件(1996)
按《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具有政府审定的辞书、字典的性质。《云笈七签》是一部大型道教类书,主要内容择要辑录自宋真宗时张君房校正秘阁道书,提其精要著作《大宋天宫宝藏》,其中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正如李今庸教授所言,此二书虽非先秦史料,但其记述,亦必有所据,实属难能可贵。李今庸国医大师的考证,论据充分,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言之凿凿,是证实“岐伯故里在岐山”这一客观史实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图2:李今庸先生与苏礼(2005.上海)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