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中华医学始祖岐伯是黄帝的重要大臣和医官,他是岐地土质部落的酋长和首领,居住在岐山主峰箭岭之阳的岐阳村。他常去岐山上采集中草药为民治病,他曾与黄帝讨论过医术和养生之道,并采用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写成了我国首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因而后世人称岐伯为中华医祖或医圣。现将岐伯研究中的几个主要关系论述于下:
一、岐伯与岐山
《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于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这里的岐山之下,就是指的古周原。因此,岐伯生于岐下(今岐山)是比较确切的。
根据历史记载和后人的研究资料分析,岐山这一概念有泛指和确指之分。泛指的岐山俗名北山,即千山余脉。唐代谭用之《寄岐山林逢古明府》诗云:“岐山高于陇山连,制锦无私日宴眠。”其中的岐山就是泛指的岐山,西接位于千阳县的千山,东连位于乾县的梁山,绵亘于凤翔、岐山、扶风三县的北境。确指的岐山即是闻名于世的岐山主峰箭括岭,位于岐山县城东北部20公里的京当镇岐阳村正北。该山气势磅礴,双峰对峙,插入云霄,俗名箭括岭。唐代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地理志》说:“岐山在美阳(今扶风法门寺)西北,即今之岐州岐山箭括岭也。”
岐山主峰箭括岭之名何以得之,观其山的形状即可意会。我们站在岐山县京当镇岐阳村北,岐山尽收眼底,其山有两峰,中有缺口,形似箭括,东峰陡峭,海拔1594米,西峰较平缓,海拔1549米。其得名正是以其山形而成,正如《说文》云:“山有两歧,因以名焉。”
二、岐伯与岐氏
在我国黄帝时期,有一个生活在岐山之下的岐氏部落,其首领或部落酋长为岐伯。因他有德有才,会识别中草药,能为民治病,后来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和医官。
据《路史·国名纪丙》记载:高辛氏后列有岐氏,为黄帝同族(此高辛氏比黄帝族早些)。商未周初,姬姓氏族周太王由邠迁居岐山之下后,逐渐与当地的姜氏、岐氏通婚融合而随姬姓,另一部分岐氏随着自然灾害或战乱,遂迁居我国东部各地。
由此可知,岐伯率领的岐氏部落是以山为氏,源于著名的历史名山岐山。尽管岐姓氏族先后分布于我国各地,但岐山下的岐阳村一带的新石器遗址,就是当时岐伯率领的岐氏远祖的发祥地和根据地。
三、岐伯与岐阳
岐伯率领的岐氏部落不仅以山为氏,也是以水为氏。今京当镇岐阳村位于岐山主峰箭括岭东坡最下部,发源于箭括岭之阳的岐阳沟水缓缓从周太王陵和周三王(太王、王季、文王)庙北部流过。该村原有村庄的东部、西部和北部三面都有大而深的沟壑环绕,特别是村南边的老堡子北、东、西三面被深谷和水渠紧紧相抱,住在老堡子内分外安全可靠。
相传位于岐阳村北壕内的岐阳一号新石器遗址就是当年岐伯和他的氏族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其面积约8万平方米。1981年3月发现。该遗址南部还有大量的唐宋文化堆积,被唐宋建筑所破坏。我们采集到的仰韶文化遗存有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钵、罐,唐代板瓦及宋代瓮,瓷碗等残片。其面积大,内涵丰富,1992年4月被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箭括岭东坡下的高地上有个村叫“北太方”,青化镇南有个村叫“南太方”,这两个村可能就是岐伯和黄帝当年为庶民治病和传授药方的地方。古人尊称医生为“太医”,太方即太医治病的药方或地方。故“太方”村名应源自岐黄时代。
四、岐伯与黄帝
据《路史》记载,黄帝在岐下访贤时,发现了很有才能的岐伯,于是就请岐伯帮助他治理天下,这就是《路史》所载“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帝王世纪》又云:“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术,典著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从上述文献看,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相传,岐伯与黄帝两人合著了医书《内经》、《难经》,故“岐黄之术”为我国医学始祖。黄帝东徒时,岐伯率一部分岐氏随行,一部分仍居岐下故土。传说岐伯和黄帝两人曾在岐山上为民采药治病,尝百草每日中毒几次,昏迷不醒。终于在岐山上发现了几十种名贵药材。岐山之上生长党参、当归、黄苓、穿地龙等药材至今仍畅销国内外。
岐伯对中华医学的最重大贡献是采用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整理和写成了我国首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医学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卦经》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也是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它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以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气候,昼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并论证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学和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医学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在医学领域中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作者单位:岐山县周公庙管理处)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