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后世医家应用此方治疗肺系疾病引致咳嗽喘逆,疗效确切,颇受推崇,堪称“不是经方的经方”。
处方用法:
桔梗6~10克,白前9~12克,百部9~12克,紫菀9~12克 ,陈皮 9~12克,荆芥 6~10 克,甘草 6~9 克。用法:作散剂,共为细末,每服9~10克,1日3次。近代多作为汤剂,水煎服,1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
方义分解:
肺为华盖,又属娇脏,主宣发、肃降。寒温不调,气逆痰动则为咳嗽喘逆。本方顺应肺气,以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气祛痰,二药药性平和,一宣一降,且能祛痰,是为本方主药,辅以百部、紫菀以润肺止咳,且能止痒,荆芥清宣表邪,陈皮理气化痰,甘草既可调和药性又能润肺止咳。其方特奌:少精轻灵,不寒不热,温润平和、新久咳嗽,用之皆宜。
功效主治:
程氏谓此方能治“诸般咳嗽”。《内经》虽言“五脏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咳终不离于肺。《河间六书.咳嗽篇》曰:“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经辨证加减,适应于外感、内伤等,所谓“所谓“诸般咳嗽”。
临床应用:
咳嗽初期病情表现单纯且轻者,可直取本剂,作散剂或作汤剂如法服用。若证属风寒者酌加防风、苏叶、桂枝、杏仁,或合桂枝汤;若证属风热者合桑菊饮、桑杏汤、银翘散;咳嗽咽痛者,重用甘草,酌加牛蒡子、连翘;肺热明显选加桑白皮、黄 芩、金银花、鱼腥草、金荞麦;咳嗽咽干、咽痛加沙参、麦冬、玄参、射干;痰多色白者加清半夏、茯苓等;痰多色黄稠者加贝母、黄芩、竹沥汁;秋燥咳嗽,加桑叶 沙参 玉竹,或合用麦门冬汤加减;咳喘,属于热者加地龙、苏子,或与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加减;咳喘,属于寒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或合小青龙汤;内湿明显加茯苓、薏苡仁、姜半夏或合用二陈汤;寒饮明显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或合苓桂术白甘汤;暑期咳嗽:口渴、心烦、尿赤者去荆齐,加香薷、扁豆、黄连、滑石;火热咳嗽: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口渴面赤,胸胸疼痛,证属实者合泻白散、黛蛤散,证属虚者,合清燥救肺汤加减;食积咳嗽,选加神曲、麦芽、鸡内金、萊菔子;咽痒明显,酌加蝉蜕、僵蚕、旋复花;治久咳,加露蜂房,3-6克入煎剂。食管返流性咳嗽,合半夏泻心汤、旋复代赭汤。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