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苏礼:明代名医杨继洲、缪希雍医案选析

苏礼:明代名医杨继洲、缪希雍医案选析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2-05-27


 

1.杨继洲治腿痛案

庚辰夏,工部郎许鸿字公,患两腿风,日夜痛不能止,卧床月余。宝源局王公,乃其属官,力荐予治之。时名医诸公,坚执不从。许公疑而言曰:两腿及足,无处不痛,岂一二针所能愈?予曰:治病必求其本,得其本穴会归之处,痛可立而止,痛止即步履。旬日之内,必能进部。此公明爽,独听予言,针环跳、绝骨,随针而愈。不过旬日,果进部,人皆骇异。假使当时不信王公之言,而听旁人之语,则药力岂能及哉?是惟在乎信之笃而已。信之笃,是以获其效也。

《针灸大成》卷九

【评析】 “两腿风”,即两下肢痿痹疼痛之病。从其日夜痛不能止的病状看来,当属寒湿痹症。下肢股胫为足六经循行部位,与足三阴经关系尤为密切。其发病原因,多由坐卧阴冷潮湿之地,寒湿之邪痹阻关节、肌肉所致。其痛多以髋部及膝部关节为重,或牵引腰部亦痛,并伴有畏冷喜温及沉重感觉。治疗多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主。

针灸对风湿痹痛一类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杨氏所用之环跳穴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主治腰腿痹痛。近年来广泛用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患以及下肢麻痹或瘫痪。绝骨为悬钟穴的别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上三寸,腓骨前沿与腓骨长肌腱之间,主治落枕、偏头痛、腰腿痛,近年亦用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症的治疗。

 

杨继洲,明代著名针灸学家。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历任太医院医官,治病每针药并用,又精于针灸之术。撰成《针灸大成》一书,在国内外针灸界有相当影响。

 

2.缪希雍治消渴案

湖州庠友张君时泰,辛酉正月骤发齿痛,十余日而愈。四月间,焦劳过多,齿痛大发,医用石膏、知母等药投之不效,用刀去齿间紫血,满口痛不可忍,齿俱摇动矣。至六七月间,饮食益多,小便如注,状如膏,肌肉尽消。至十一月,身不能起。冬末,用黄芪、地黄等药,稍能起立,然善食易饥如故,小便如膏亦如故。今午二三月愈甚,亦不服药,齿痛如故,当门二齿脱落,复加口渴昼夜不止。此中下二消证也,予为立后方,服未数剂而瘳。

麦门冬五两,五味子三钱,黄连三钱,芦根五两,黄芪五钱,怀生地黄六钱,天门冬一两。用缫丝汤十碗,煎二碗,不拘时服。

丸方:前药中加黄柏三两,牛膝五两,沙参六两,枸杞子四两,五味子六两。蜜丸常服,遂不复发。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评析】本案牙痛为标,消渴为本。从“饮食益多,小便如注,状如膏”等临床表现看来,其消渴侧重于中下二焦,证属肺胃燥热,肝肾阴虚。缪氏所用之汤方中,麦冬、天冬、五味子、芦根、生地等养阴生津,黄芪补中益气,黄连清热燥湿,共收生津润燥,益气养阴之效。方中所用之缫丝汤为煮蚕茧抽丝后的水,亦名蚕茧汤,《朱氏集验方》曾用此治消渴。其丸方中,增入黄柏、牛膝、沙参、枸杞子等,加强了滋补肝肾的力度,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自当不无裨益。

    

缪希雍,明代医家。字仲淳,号慕台,江苏常熟人。嗜好医术,精于本草。撰有《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四卷。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