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吴锡强、姚默:孟氏中医世家治疗消化病经验临床研究

吴锡强、姚默:孟氏中医世家治疗消化病经验临床研究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3-01-27

 

201910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光荣使命。

2001年初,我和全国知名养生专家郭教礼教授在西一路“高血压病研究所”临诊数年,郭教授十分重视中医世家研究,于20049月由其主编了十本《中医世家经验缉要》系列丛书,系统总结了以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为代表的十位中医世家的临床经验,由陝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孟氏中医世家经验缉要》赫然位列其中。教礼赠书10本,余先睹为快。后来和孟氏世家经验主要传承人孟国栋主任常在一起开会,逐渐熟络。

     我从1987年开始卽从事消化病研究,认真研读了摩罗丹发明人李恩复《胃病研究》,洪文旭《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胃病学》、《中医肝胆病学》,傅贞亮《脾胃论篡要》,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胃脘痛》、《肝炎肝硬化》、《慢性腹泻》三个分册及湖南中医研究所编写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注释和各种中、西医肝、胆、胃、肠病治疗、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书籍,获益良多。研制的胃炎Ⅰ、Ⅱ号散贴脐治疗肝、胆、胃、肠病,有显著的疗效。进而又研制了保健产品《128神奇胃炎带》,于19932月参加陝西省科协举办的第二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成果展示及贸易洽谈会活动,荣获参展“优秀奖”,并荣幸赴北京参加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成果展”,反响很大,曾被《西安晚报》新闻图片报道。并收入本人编著的《失眠针灸心悟》胃炎研究部分,由西安出版社正式出版。

   近日孟国栋主任又发表新作《陝西孟氏中医世家临床经验》,再次引起了学术界同仁的高度重视。作为陕西省科技开发研究会名医传承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我详细地研读了此文,对孟氏世家治疗消化病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细致的研究,今就教于同道。

一、概说

孟氏世家总结出系列七方,包括消积保中丸、噎食、膈食仙方、治虫丸、疟疾方、红、白痢方、五更泻方、肠痈方。涉及胃脘痛、噎膈、虫证、疟疾、痢疾、泄泻、肠痈等内外、科疾病。

二、孟氏“开胃健脾丸”的临床研究

孟氏开胃健脾丸组成:党参、白术、陈皮、茯苓、焦山楂、半夏、砂仁、干姜。生姜为引,按比例增量、细末制丸。

从组方来看,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是香砂六君子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孟氏去木香、甘草,加干姜、生姜、焦山楂,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加大温胃散寒、消食导积的力度。治疗胃脘痛,当代医家秦伯未(19011970)曾将胃脘痛分为胃气痛、胃寒痛、胃虚痛三种,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治以行气散滞,常用木香、砂仁、陈皮温胃理气止痛。著名脾胃病专家徐景藩治分三证:中虚(脾胃气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而(脾胃气虚)气滞证治法宜补脾益胃,佐以理气。主方为《医方集解》六君子汤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木香,并胃寒加干姜,泛酸加炙乌贼骨、法半夏。脾胃病专家李浚川认为,胃脘痛脾胃虚寒居多,香砂六君子汤可作首选。本方甘温补脾、性味和缓,且有香、砂、陈、夏新开行滞之品,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随证加减,每多良效。有人认为黄芪建中汤对此证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它甘缓之力有余,行滞之力不足,疗效比香砂六君子汤略逊一筹。

三、孟氏“滋血健脾丸“的临床研究

滋血健脾丸组成:

当归、苍术、薏仁、杜仲、葫芦巴子、山药、核桃仁、阿胶、黄芩、川断`川芎、生甘草等分蜜丸,姜汤冲服。

为研究方便,重新排列为:当归、川芎、山药、阿胶、苍术、薏仁、川断、杜仲、葫芦巴子、核桃仁、黄芩、生甘草,姜汤送服。

张泽生教授认为,胃脘久痛,用气药无效时,可辅之以归、芎等入血之品,使血气流通,可提高疗效。对于寒凝停痰湿阻所致痞闷脘痛,以二陈汤加苍术、木香、厚朴辛温泄浊。徐景藩教授要求治胃脘痛者,要熟谙药性、精选慎用。以黄芪,山药相比,均补益脾胃,但黄芪用于脾胃气虚内寒甚者。山药用于胃阴不足兼气虚者、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且食多则胀者,多用山药少用黄芪。白术与苍术相比,白术健脾化湿,苍术燥湿健脾。用于胃病,苍术宜炒,白术生用、炒用均可。姜有生姜、干姜、良姜、炮姜之别。外寒用生姜,内寒用干姜,内、外俱寒,生姜、干姜同用。生姜止吐,胃病常见呕吐,故常以生姜为引。黄芩与公英均为清热药,肝经郁火常用黄芩,孕妇胃热,黄芩较好,兼能安胎。阿胶,《中药学》认为,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历来为补血之要品,主治吐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薏仁,高校新版教材《中药学》认为,健脾止泻,主治脾虚泄泻。杜仲,《中药学》认为,补肝肾,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续断,《中药学》认为,补肝肾、强筋骨、止崩漏。葫芦巴子《中药学》认为,温肾助阳,主治小腹冷痛、寒疝腹痛。核桃仁,《中药学》认为,润肠通便,主治肠燥便秘。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配伍白芍,每收良效。总览本方,集补血健脾、补肝温肾、燥湿清热为一体,以收滋血健脾之良效。补肝温肾以健脾,与传统治法相比,颇有大胆创新之意。

四、潰疡12号方临床研究

(一)潰疡1号方

组成:白芨、海螵蛸、浙贝母、三七

用法:细末米汤为丸,开水冲服。

徐景藩教授对制酸药海螵蛸(乌贼骨)和瓦楞子比较,均有制酸作用,适用于胃痛泛酸嘈杂之症。乌贼骨制酸作用强,兼止血,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远血),应研细末吞服。瓦楞子制酸作用较弱,但能行瘀消癥,出血之后常用之。

本人曾撰写《止血话白芨》,刊载于《黑龙江中医药》1987536,认为白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与乌贼骨等同用,不但能止血,更有制酸和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谢昌仁专家曾对胃病吐血、便血深入研究,多见便血。研制“溃疡止血粉“:乌贼骨3份,白芨2份,三七1份,共研极细末,每次服510克,每天23次,温开水和服。具有收敛止血、活络化瘀、制酸止痛、生肌护膜的作用。研制“愈合溃疡粉”:乌贼骨40克,浙贝母10克,沉香3克,三七8克,丹参12克,茯苓15克。共研极细末,餐前1小时服,每次35克,温开水送服。能和胃止痛护膜止血,且能愈合溃疡创面,多次应用,每有佳效。

(二)、溃疡2号方:海螵蛸、浙贝母、白芨、元胡、黄连,共研细末、米汤为丸,开水冲服。本方为溃疡1号方去三七加黄连、元胡。黄连清胃热,元胡止痛。

通过对孟氏治疗消化病临床经验的研究,可以看出,孟氏世家对消化病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总结历代医家经验,独具治疗特色的专科专病特点,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探讨,以利于我们传承历代中医精华,不断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吴锡强、姚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医院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