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年会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饭店隆重召开,我和张婵、张俪霏几位同学有幸随同苏礼老师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咖访谈”,特别邀请刘华为(教授,原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杨震(全国名中医,西安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康杰芳(博士,西北濒急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席庸(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副秘书长)以及苏礼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五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参加访谈,期间各位专家对中医药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疫情的防控和中医人才的培养教育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刻而有重要意义的发言、讨论和答辩。其中苏礼老师就后新冠肺炎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和控制疫病问题上的作用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见解。以下是苏礼教授访谈纪实。
主持人:新冠肺炎后期,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和防疫方面的作用。我们请苏礼教授重点讲解一下。
苏礼教授:好,我就主要说一下咱们中医药在防治疫病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问题。
咱们知道这次新冠肺炎在中国能得到很快的控制,中医药是功不可没的!现在咱们国内的疫情虽然暂时还没有清零,但形势相对稳定,。那国外呢?我最近看新闻报道,外边情况还很严重,美国的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病毒在英国还出现了变异,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发病率依然挺高,网传日本好像也要封国了等等。看起来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那即便是过去了,就这个瘟疫的问题,可能还会长期的与人类共存。国外不说,在咱们中国有史以来发生大大小小的疫情有三百到五百次之多。举例来说,明代大概三百年左右历史,载入史册的瘟疫就有十九次之多,估算一下大概是15到20年左右爆发一次。就最近来说,二十一世纪初即2003年发生过一次非典,仅仅过了十七年,就是2020年的新冠,那看起来这个瘟疫的流行除了非要与人类要长期共存以外,还有其它的规律性可循。这一次咱们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中医药功不可没,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后新冠时期,我们中医药在防治疫病这一块儿上。还能做哪些工作呢?我想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第一个,就是要进一步的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预测预报这样一些方面的作用。疫情虽然是突如其来的,但是它仍然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可以在找寻规律的基础上,提前采取一些措施让它的这个影响减少,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疫情的预测预报方面,前人做了很多工作,咱们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边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五运六气,这个运气学说听起来很复杂,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运气学说实际上就是咱们中医探索自然变化的一些规律,从而来达到预测预防疾病、控制疾病目的的学说,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当然也有些阴阳家、易学家有意无意的把它的范围扩大了,预测一些灾异,特别一些涉及政治、经济、人文甚至财运等其他方面的事情。但就我们医学来说,主要还是涉及到疾病的流行和控制这一块。我为什么说五运六气学说还是很值得咱们进一步去研究它、开发它,因为它的价值很大。安徽中医药大学有一位顾植山教授,我也跟他有过交往,他是咱们国内在中医界第一次提出来利用五运六气学说来预测疾病的一个大家,他曾经成功的预报了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所以说我们这一块可以做的工作很多。五运六气学说中的五运,其实那也就是自然界具有代表性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六气是什么呢?就是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现象。这些元素再加上十天干、十二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再加上阴阳学说里边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一些元素进行推演、分析,从而来达到发现自然规律,预测自然变化的目的。研究五运六气学说的人不是很多,除了刚才提到过的顾植山教授以外,在咱们陕西,在这一方面卓有造诣的就是内经学家张登本教授,还有呢,最近我听过我们省中医院的闻新丽主任医师的报告,她用五运六气学说,来预测气候乃至一些疾病的变化,指导她的膏方研制等等,都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说我们中医要未雨绸缪,在疫病防治方面提前做好工作。
第二个,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中医防治疫病的方法。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方法,孙思邈称之为“辟瘟”。瘟是指瘟疫,辟是指什么呢?不是逃避的避,他指的辟是没有车字旁的辟,遇到疫情我不是简单的躲避,而是用一种方法来抑制它,打击它,不让它致人以病。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中医辟瘟的方法丰富多彩,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省中医院推出了一个防疫香囊,就是那个香包。其实这个东西非常好,出自于专讲外治法的《理玥骈文》这本书。它佩戴在身上以后,利用药物所产生的气场对病毒起到一个规避和防御的作用。当然也要看它配方,配方比较好的话,它作用就更强一些。如果说我们在这块领域再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把它做成一款新型的一个制剂,就能在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相应的防疫效果。疫苗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现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疫苗弄出来了,结果过一段时间那病毒又变异了,或是等到若干年以后,病毒不是这样了,还另外叫个名字以其它的面目出现了,疫苗到时候可能又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了。当然不光香包,还有空气消毒法、衣物消毒法,环境辟瘟法,还有口服药物辟瘟法等,就这一块儿我们能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所以这方面的作用也应该有进一步发挥。
第三个,就是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养生这个词这几年用的有点滥,但是它本质还是很好的。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有这么一段话:“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这里两次强调,这个病毒再厉害,它单独危害不了人。得病受邪前提是你正气虚,防御能力差。病邪再强大,你这边城墙高筑,严防死守,它也难于进来。这个养生呢,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疫病的方法。刚才我听杨承祖教授讲那个健康养生方法很好,很具体,我就不重复了。我认为,养生的方法非常多,但是最核心的、最基本的理论它还是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有这样一段话,当黄帝问岐伯说:“为什么上古的人活的这个寿数还比较长啊?而现在人就不行,这个为什么呢?”岐伯就告诉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年什么呢?就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寿命。这是多少岁呢?《黄帝内经》里边讲到是一百到一百二十岁,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看这样一段话,我把它里头的要素提出来,大概有四点:第一点,调节情志,心理健康,这是第一位的;第二点,生活要有规律,一晚上看手机、打麻将,然后早上还要精神充足,那是不可能的;第三点,饮食上要合理膳食;第四点,适当的还要用些药物,咱们中医在养生方药方面剂型很多,刚才说的膏方就是其中一种,还有保健酒、保健灸、保健药剂等等。这些方法对我们建成健康中国,对于我们预防新冠及其以后的其他疫病,都有很大的作用。
因为这个时间关系,所以我就简单的说这么三点。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在后新冠时期,我们中医中药同样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苏礼教授精彩的发言。
会场掌声不断,久久不能平息。
整理者: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中医药在防治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苏礼老师此次的发言,不单单着眼于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而且高屋建瓴般的从中医药对未来疫情的预测、中医药防控疫病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国人全民身心素质提高的期望这三个全新的视角,明确地告诉我们今后要怎么做。一次灾疫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我们不光是要从中汲取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记取教训,让老祖宗在防治疫病方面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
(本文系据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2020年会苏礼教授访谈录音记录整理而成,记录整理者:鲍捷)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