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鸿篇巨制。《内经》建立了医学养生学体系,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以全面摄养形与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於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却指出不养生的不健康状态。“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真气存之,心安而不俱,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具体指出了养生的方法。
现就《黄帝内经》中讲到的养生之法做一简单探讨。
1.适应自然,外避邪气
虚邪贼风侵袭人体,导致外感病变,耗伤精气,是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因其与天时气候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故当根据不同时令,及时加以防范。人只有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也必须适应自然界以维持生命。“法与阴阳”“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这个道理。
2.调养精神,保养正气
2.1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又能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故而不良的情志是引起气血运行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形成内伤病变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注意精神情志的调养。调养神志之道,一是恬淡虚无,避免情志过激,如大怒、狂喜、忧思、惊恐之类,保持精神上的安闲清净,气血的运行就会和顺,百病不生。二是精神内守,如静坐养神,气功入静意守等,神守于内,则气不耗于外,气血充沛就会提高健康水平,不仅防病,还会延缓衰老。精神情志活动是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着生理活动,故《灵柩.本脏》说“志意着,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2.2《内经》养生突出了保养真气的原则。如“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以及违逆养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有半百而衰的理论,后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发明了许多健身术,如五禽戏,太极拳,武术,气功等。都是通过自我锻炼,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节制饮食,固护脾胃
食欲有节,讲究和五味忌偏嗜,适寒温,节饥饱等。固护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能生精,精血同源,均能保养真气,延年益寿。
4.劳逸结合,不妄劳作。
起居有常,生活工作要有规律。无论是身心劳作,还是房事,均应适度。以酒为浆,醉以入房,起居无常,违逆养生法则,其要害是恣意妄为,放纵嗜欲,贪图一时之快乐,耗竭天真精气,削弱生命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经》建立了医学养生学体系,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以全面摄养形与神.而养生之法就在于适应自然,外避邪气;调养精神,保养正气;节制饮食,固护脾胃;劳逸结合,不妄劳作。只有遵循《内经》养生之道,则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巨勇军:岐山县中医医院外科)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