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礼:历代名医医案选读(16—18)孙思邈、甄立言医案
16.孙思邈治消渴案
正观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久,忽然房道强盛,经月余渐患渴,经数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来,百方治之,渐以增剧,四体羸惙,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卒。此病虽稀;甚可畏也。利时脉沉细微弱,服枸杞汤即效,但不能长愈;服铅丹散亦即减,其间将服除热宣补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评析】这是一首隐藏在孙思邈有关消渴医论中的医案。因久服石散而导致的消渴重证。孙氏如实地记述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措施,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但病人最终没能挽救过来,案中不但没有一句浮词,也毫无掩饰,而且还把自己使用过的曾经有效但疗效不能持久的“枸杞汤”和“铅丹散”附于案后。这种客观、真实地书写医案的态度,十分令人钦佩。
据《备急千金要方》所载,孙氏推荐的枸杞汤组成为枸杞根叶、瓜蒌根、石膏、黄连、甘草;铅丹散的组成为铅丹、胡粉、瓜蒌根、甘草、泽泻、石膏、赤石脂、白石脂。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民间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17.孙思邈治寒痹案
陇西韩府君,筋急两膝不得曲伸,手不得带衣,起居增剧,恶风寒冷,通身流肿生疮;蓝田府君背痛不能立,面目萎黄,服之二十日,身轻目明,房室盈壮,病在腰膝,药悉主之。
常山太守方:
天雄(去皮)、茵毕各三两,蜀椒(去目,闭目者汗)、踯躅各一升,白敛三两,乌头(去皮)、附子(去皮)、干姜各二两。上八味,切,以酒三升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为始,稍加至三合。曝滓为散,服方寸匕,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单覆下垂井中,近水不酸也。
《千金翼方》卷十六
【评析】此案出于《千金翼方》卷十六中风上诸酒第一马灌酒条下,系孙氏为证明马灌酒特殊的功效而列举的案例。其医案系于方,案中又有案。陇西韩府君,筋急两膝不得曲伸,蓝田府君背痛不能立,均为寒湿痹痛之证,故用天雄、乌头、附子、干姜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之药组方,并制成酒剂,借其温经活络之性以加强疗效。据《千金翼方》记载,马灌酒为常山太守方,具有“除风气,通血脉,益精气,定六腑,明耳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等功效,可见除用以治疗寒湿痹痛之外,在防衰抗老方面亦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18. 甄立言治心腹疼痛案
治久心痛腹痛,积年不定,不过一时间还发,甚则数日不能食,又便出干血,穷天下方不能差,甄立言处此方,数日即愈。犀角丸方:犀角、麝香、雄黄、桔梗、莽草、鬼臼、桂心、芫花各半两,附子六铢,甘遂一两半,光明砂六铢,赤足蜈蚣一枚,贝齿五枚,巴豆二十枚。上十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饮服一丸,日二,渐加至三丸,以微利为度。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评析】这段文字看似论方,实属医案。确切地说,应当是一首典型的附于方中的医案。患者心腹久痛,反复发作,严重时几天不能吃饭,又大便干、出血,用了好多办法都不能治好,甄立言看后给他开了一剂犀角丸,不几天就痊愈了。按犀角丸的组成,以辛温通下、散寒止痛为主,对积寒凝滞所致的心腹诸痛较为适宜。
甄立言,唐代著名医家,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与兄甄权俱以医术闻名于世,长于本草之学,撰有《本草音义》、《本草药性》等,均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