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文化 > 张婵:辛丑南阳朝圣记

张婵:辛丑南阳朝圣记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6-09

对于立志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医圣张仲景一直是心中崇拜的偶像。早在2021年初我们就和老师商量着要去南阳拜医圣祠的事,直到517我们的南阳朝圣之旅终于正式启程。恰逢一周近平主席亲临医圣祠参访考察,紧着主席步伐我们的朝圣之旅似乎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出长安,过蓝关,进入秦岭腹地韩愈千里家何在,苏轼的辋川图上看春暮,那是先辈们走过的艰辛之路。7428的米伯让先生陪同黄竹斋先生徒步翻秦岭拜祭医圣34前苏老师同米老前往医圣祠参访考察这条宁静曲折的长安到南阳之路,迎来送往了多少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留下了多少荡气回肠、千古流传的佳话。我们今天乘着时代的馈赠翻山越岭,览尽群山,却又如何不感激那些开山修路之人,如何不感激国家富强和社会的安定。初夏时节,山上草木青翠,娇嫩欲滴,在夏日的阳光里喷发生命的喜悦,我们沉浸在这喜悦里前往心中的圣地旅途的劳顿早已不在话下

南阳的天气同西安相似,初夏的阳光柔和而温暖。518古历四月初七,苏老师笑着根据《易经》的推算,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宜出行,宜祭祀。一大早便出发前往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大概是习主席的号召力,一大早前来参观的游客竟然排起了长龙进得山门,就导游讲解雕刻在影壁上的医圣张仲景传“张机字仲景,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至长沙太守…..”影壁上的仲景传辞简朴,寓意深邃,通过导游的讲解,不及细读的人们开始对这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医圣张仲景传影壁前驻留许久是因为我知道这篇传记的作者,就是我一直崇敬和熟知的黄竹斋先生。作为长安中医伤寒学派的创始人,黄老传奇经历让我惊叹不已。先生18开始认字学医,终成一代名医大家更让我惊奇的竟然是千百年来为仲景立传第一人。黄竹斋先生所撰的“医圣张仲景传”,不仅为国人所认可,而且很快被日人波元胤收载于《宋以前医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千百年来被历代名医称赞,华佗读伤寒论而喜曰此真活人书也居曰仲景一部惟众方之祖,刘河间仲景亚圣也的是不仅后汉书不曾为仲景立传,而且千百年来竟未有人为张仲景立传,实为遗憾。黄老敢为天下先,他一生精研仲景之书张仲景立传于仲景学说的弘扬发展,功莫大焉!苏老师和我们一起,捧起特别委托柴怡女士恭录的《黄竹斋先生祝告医圣文》牌匾,在医圣祠前合影留念并将牌匾赠送医圣祠纪念馆收藏。

“中华古医学,世界将风行黄竹斋先生中国和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医被世界遗忘的时候所做出的自信的预言,新冠抗疫中渐渐显露中医优势,已经让这个预言开始成为现实。苏老师在这个西方医学为主导的今天要让中华古医学风行全世界,首先要中华古医学,造福全人类。苏老师严肃而凝重的说我们中医人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胸怀天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科学求实在传承、弘扬四个字上痛下功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们期望也是对我们要求。

医圣林是我们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我们先是在医圣林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拜师仪式。鲍先是诵读拜师贴。优美真挚的语言,恳切的请求伴着鸟语花香和明媚的阳光,这是我见证过的最美好最意义的事情苏老师望着医圣林的先辈们,看着我们这些求知若渴的后辈触景生情,语重心长的说出他的期望希望我们不懈努力克难,在传承和弘扬中华古医学的漫漫长路上不取得进步。此情此景,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医道虽深虽,有医圣的佑护,有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我们定能辱使命努力探索克有成

在庄重肃穆的圣医林下,老师再次为我们讲解了伤寒论序的微言大义,带领我们一起重读伤寒论序中精华的片段苏老师伤寒论序留给我们的信息量很大,首先告诉我们“为何学医,学医为何”的道理。张仲景最痛恨社会上一些人在疫情和疾病面前,竞逐荣势权豪惟名利是务,不顾根本,忘躯徇物;他心目中的医生应该是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全心全意,以民众的健康为务。张仲景最推崇上古的神农黄帝岐伯…..中古 扁鹊 不管他们是生知之还是学而知之还是博闻多,都我们效仿和学习的楷模

医圣祠规模算太大,但要学习领悟的内容相当丰富,我们用了近三个小时也只能算是窥其大略。519日,我们圆满完成了在南阳的任务,启程返回西安,街道上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正是天公作美让我们享受着阳光拜谒医圣;南阳情,淋着甘露送我们返程。忽然间,我竟有种胜地不常盛筵不再的不舍。愚钝如我随同苏老师和师姐师弟们一起谒医圣,领略中华传统医药的精深博大,体验中医药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大概是我们此生再也难以遇到的幸事!南阳2021—5.jpg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