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文化 > 饶振旸:我的中医传承之路

饶振旸:我的中医传承之路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8-27

  1986年我到了略阳钢铁厂柳树坪铁矿以勤工俭学方式定居下来直到1991年,函授大学毕业和西医培训班结束,这段时间的半工半读,加之给附近工人农民看病,我很有收获。一考试在三千多学员中,我得到了“优秀学员奖”;是在铁矿工人及何家岩地区农民的治病,获得了公众的好评。为此,1991年我应聘到了何家岩区医院上班,竭力追求的正规医生”平台终于实现了……

经过医院的正常运作和实际体验,我这时才发现传统中医的许多“土办法(特色医疗)和自制膏丹丸散,是不能在医院使用的医院所有治法都有成套的流程所有器具药品都是正规厂家的产品,都有个统一调配的程序。医生按厂家的说明书开具处方按统一程序操作医疗设备,才是天职。

我经过两年的反复验证体会到:许多疗法和药品达不到预期疗效治不好转上级医院也是正常业务;按程序操作没有差错的情况下,即使患者意外也没有医生的责任。可是一个具有传统习惯的医生,老想“治病求本务必除根”,而在这种模式下,只能顺理成章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这种安稳的“正规环境”对我来说,虽然没觉得风险压力可疗效不高,治病治本的“行业自责却加重了反而更加留恋传统疗法和原生态中草药舍不得放弃还历历在目的各位师父的高效治疗方法为了不改变多年四处师求学的初衷,坚持传统中医治病求本的使命,终于果断辞去了医院的工作,意在自己开业灵活行医,按中医自身规律发展

1993年,我来到陕西飞机制造公司所在地的城固县崔家山镇,计划在这里开业行医当时找到县主管部门的卫生局,领导都深知行医的风险,因我户籍并不在城固县内,根本不受理,领导还不至于多一个风险来承担。

无奈之下,我又回到四川老家,想办法把户口迁到崔家山镇崔家山村作为一个失业的本地公民愿意发挥自己学业所长,再一次去找卫生局又因我的学历证书和资质证明均不在本地,当卫生主管部门没有批准资料的档案。按当时文件规定,不予承认。问之解决的办法只有参加当地组织的考试,取得资格后,才可以按要求开业。为此我查询到北京,当时办学的吕炳奎司长在中管局已经没有话语权了1982“衡阳会议”大力推动中医发展的卫生部长崔月犁早已下台现在执行的是中央文件按文件办事天经地义,我只好作为农村卫生员重新参加汉中地区的医师考试1994年才取得汉中市卫生局颁发的中医师证,熬了两年才算正式开业。

在坎坷的个体开业行医过程中,经过多次检查罚款培训学习的反复磨练。我终于明白卫生局药检局的各种管理都是按西医西药的正规程序管理中医、中药;按红头文件的具体要求执行公务的。他们都是标准的执行红头文件精神的公务员,从内心并不愿意消灭中医,甚至还想方设法保护中医其检查也不是针对某人,而是执行正常业务安排和维持地方正常医疗秩序……

明白这个道理后,为了维持全家生计,我只好按部就班遵纪守法正规行医”。从此我坚持的传统骨外科科检测设备不达标而变成了中医大内科“地道中草药”因进药票据“不合法”而变成了商家进购的中药片。至于药物的功能疗效只能参照正规厂家印制的药品说明书药物真伪,只能顺从管理部门检测出具的一纸证明,从而顺应庶民百姓世俗,皆以平安为福……

个体开业十年后的2005年生存环境基本定局生计问题也基本解决,经过2003年非典洗礼,人们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特别是吴仪副总理代理卫生部长,亲自抓中医工作,基层中医人曙光再现“前半生养家糊口,后半生弘医传道”的师遗训又在耳边响起。我作为基层第一线医生,现在患者越来越多医药管理越来越细,事务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徒弟一时还无法代劳自己觉得劳乏过度、精力逐渐入不敷出,身体健康失去了正常维护

我想到许多前辈师以身殉职,然而并没有能够挽救中医只是给自己儿女更多地攒钱罢了。而按传统,有良知的明白医生,面临周围病人越来越多,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现状,自己没有丝毫成就感回顾“治病求本,斩草除根”的训,更觉得整天盲目应酬,无功丢失师承传统,反而有罪……为此,索性遣散徒弟,改建诊所房屋,暂时歇业一程

2005年房建成我们申办了和堂大药房由专人应酬药物管理,原诊所仅保留坐堂医部分业务只接待部分疑难慢性病患者的调理。

这样我抽出了大量时间来学习走访,并加强了经典理论的学习,先后参加了多种中医行业的学术经验交流。目的在于探索中医药管理为什么全是西医模式的原传统中医药人才、技术,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十多年的探索结论参见《中医传承之道》

在这期间,我走访了附近在患者及百姓口碑中有较好声誉位老中医。如汉中的杜老先生勉县的陈老先生城固的李老先生、洋县的纪老先生、太白县的刘老先生、宝鸡的黄老先生等等他们均有患者多收费低纯用中草药的特点他们为什么能呕心沥血、百忙不舍时,他们普遍回答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救危之心”;每天治病数十上百人,以中医不落后而自豪;然而当谈及中医辩证高明、临床有效,为什么中医逐步失传、真中医人越来越少?为什么中医阵地会全面让位于西医呢??

这时,他们个个都表示无力问津或曰“有看法莫办法”……

联想到我跟余德师学医的当年,我们三个徒弟抄方,每天看一两百个号,这样的风潮场景,不也仅仅是经济效益的兴致不错吗?到头来几十个徒弟所剩无几连他的三个儿子没一个能继承祖业余德师父终归81岁,死于诊断桌下,实是“以身殉职”,而当时连正统的医生名号也没有。

带着这样的许许多多疑问,我专注了学习探索之路,先后加入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聚医杰医学科学研究院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陕西省中药学会等等行业学会平台。多次参加了中医行业学会的许多交流学习活动,包括呼唤“挽救中医”、倡议中医立法”、呼吁“中西平等等活动。虽然是自不量力的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但还是觉得中医人应尽义务,与助人为乐同感。比在药店开处方医药商促销所应酬“治标不治本”更有慰藉感。

又十年过去,2015年,我们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中医明确规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复兴中医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说明呼救中医的时代过去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发展中医,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问题了 京城四大名医之萧龙友 京城四大名医之孔伯华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