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起来,在公交车、地铁、商场等处,每当看到很多人把膝盖或者肩膀处皮肤暴露在空调之下,我就下意识的想到了风寒湿,这大概也是作为中医业者的职业敏感。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正在酝酿或者已酝酿成的疾病,所以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内经》痹论篇的话“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当然,如果体质好,免疫力足够强大,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风寒湿就不会伤害到人的健康,反之则需要保护好自己。若不幸被风寒湿伤害到了,我建议你及时寻求中医的帮助,因为这是中医的“拿手菜”。
孙思邈《千金方》中有一首名方,叫做“独活寄生汤”,日前一次跟随苏礼教授门诊时发现,一上午开出的20余张处方中,因为风寒湿致病而使用独活寄生汤的处方就有三例:
胥某,女32岁,诊为虚劳久痹(强直性脊柱炎),处方为:独活12克、桑寄生12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细辛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赤白芍各10克、桂枝10克、云苓10克、党参12克、焦杜仲12克、怀牛膝10克、蜈蚣1条、制附片8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大枣3枚。
程某,女 44岁,诊为顽痹,肝肾气血亏虚(类风湿性关节炎),处方: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赤白芍各10克、桂枝6克、云苓10克、党参10克、焦杜仲12克、怀牛膝10克、防己10克。
吴某 女 51岁,关节凉,游走疼痛,怕风多年。诊为虚劳行痹(风湿样关节炎),处方: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赤芍10克、桂枝8克、云苓10克、党参12克、焦杜仲12克、怀牛膝10克、威灵仙10克。
以上均为不同的疾病,但苏老师却都选用了独活寄生汤加减,这是什么道理呢?
复习有关文献,独活寄生汤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独活寄生汤由十四味药物组成:独活、寄生、秦艽、防风、细辛、桂枝、云苓、熟地、白芍、川芎、当归、杜仲、牛膝、党参。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这个方子里补阴血的四物汤,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补中气的四君子汤(去白术),有健脾除湿之功;此外,既有祛风散寒除湿的独活、防风、秦艽、细辛,又有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牛膝,诸药配合,君臣相伍,共奏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效。
苏礼老师说,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痹症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的名方。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所以此方更多的适用于久病或年长体弱的病人。以上三例,病虽不同,但均为肝肾气血亏虚为主的病机,故均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所说:“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对于痹证来说,所伤虽在筋骨肌肉,所累则在脏腑气血,所以临床见到痹症,不能只因其为风寒湿三气杂感所致,便一味的祛风散寒除湿,还要考虑到病人五脏六腑和阴阳气血之间的动态平衡,治病求因,综合施治。纵观全方,以补肝肾、益气血固其本,祛风寒湿、止痹痛治其标,邪正兼顾,标本兼治,用之得当,此方可收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之效。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苏礼教授临床常针对不同病情,对原方作适当的微调:痹证疼痛较著、寒邪较重者,每酌加制附子、干姜、仙灵脾以温阳散寒,搜剔通络之虫类药如蜈蚣、乌梢蛇等也常随证选用;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威灵仙、豨签草以祛湿通络止痛;血虚明显者,每加鸡血藤、首乌藤养血通络;气虚为主者,则加白术、黄芪以健脾益气。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特别是一些偏性比较大的中药,例如细辛、桂枝、制附片等,若应用恰当,往往有以汤沃雪之效,用之失当,则每每不止于事倍功半。凡此种种,都须在临床实践中用心加以体味。
独活寄生汤最著名的变方,是谓三痹汤。三痹汤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由川续断、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黄芪、川牛膝等组成。主治痹证日久耗伤气血,证见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脉涩。其主要功能可用八个字概括:益气活血,祛风除湿。
因在庚子抗疫中的突出表现,中医渐热,很多人又开始宣扬中医养生,那高手又是怎么养生的呢?《内经》中讲的最是经典:“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具体的做法就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天气渐热,风寒湿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贼风虚邪,你避开了吗?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