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崔某
年龄:11岁
初诊:2020.06.03
主诉:咽干痛2日
患者2日前与同学吵架用嗓过度,出现咽痛,自行服用小儿咽扁颗粒和罗汉果等不效。现觉咽干咽痛,讲话干涩,咽似有痰难咯,无发热恶寒,精神可,小便调,大便一日未行。舌尖红草莓点,舌根苔白略厚。脉略弦数。
辨证:肝郁脾虚 热毒上攻
方药:四逆散合玄麦甘桔汤加减
柴胡9克, 白芍9克, 枳实9克, 甘草6克, 玄参12克, 麦冬9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山豆根6克,生鸡内金9克,神曲9克,厚朴9克,陈皮9克。 3剂 水煎服 一日三次
患者反馈:当天服药二次,次日晨起流出大量黄稠鼻涕,咽痛缓解。继服余药。
二诊:2020.06.07
服上药后,咽痛无,鼻涕无。现症:咽有粘痰不易咯出,色黄稠,时有咳嗽,伴痰粘气管声。左鼻塞,大便色深不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舌尖草莓点。
辨证:痰热未尽,气道不畅
方药:半夏9克, 苏子9克, 瓜蒌9克, 黄芩9 克,荆芥穗9克, 连翘9 克,旋复花12克, 生代赭石18克, 射干9克,浙贝母9克, 厚朴9克,陈皮9克, 内金9克,神曲9克, 桔梗9克, 甘草6克。 1剂 水煎服 一日三次
患者反馈:服药1剂后,痰液变稀色淡,易咯出,咳大减,咽部不适已去大半。停服一日观察,痊愈。
咽喉病不外乎风邪热毒加上肺胃积热相搏于咽喉所致。据其母讲,该患者素脾胃稍弱,又喜肉食冷饮,发病时又逢高温天气。《医方集解》: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痰,有因痰而生热,有因气而生者,有因湿而生者,有多食而生者,有脾虚而生者……俗云百病皆有痰起。痰证初起,发热头痛,类外感表证……. 故脾虚痰湿为本,郁而化热,上攻咽喉发为咽痛为标。宜标本同治。次日排除大量黄稠鼻涕即是明证。
四逆散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理肝气,芍药养肝阴,甘草缓肝实脾。柴胡之升益于脾之虚,枳实之降和适于胃之实,芍、草酸甘化阴,调理中焦脾胃,提高身体抵抗力而固本。玄麦甘桔汤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加上牛蒡子 山豆根增强清热解毒功效以治标。大队苦寒之药易伤脾胃,故加内金神曲助脾胃运化。厚朴、陈皮条畅气机,气顺痰自消。
服药三剂后,初诊症状基本消失,时有咳嗽,乃痰热未尽导致气道不畅,气机上逆作咳。半夏、苏子、瓜蒌、桔梗清化痰涎,黄芩、连翘、荆芥穗清解表里之热,旋复花、代赭石降肺胃之气,射干、浙贝母利咽喉,余药调理肠胃以固本。一剂病已!
后嘱其炖冰糖百合大枣银耳羹,时时服之。中医认为,银耳色白入肺,性平,味甘淡,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中医向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有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是最早的药食同源理论,是非常卓越的食疗养生原则。唐代孙思邈、清代王孟英亦有相关记载。比如对于伤津液的人,王氏主张大量频频喝梨汁、甘蔗汁,以其甘凉之性味达到救阴养阴之目的。他称梨汁为“天生甘露饮”;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西瓜汁为“天生白虎汤”等。
通过本例运用中医药治疗咽痛的医案,是想让大家了解中医、支持中医。我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和推广,治病首选中医,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作者:何娟,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通讯研究员)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