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张致祥:论治肾盂肾炎,注重先清后补

张致祥:论治肾盂肾炎,注重先清后补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08-25

张致祥:论治肾盂肾炎,注重先清后补

近代医学中的肾盂肾炎,包括在祖国医学的淋证(热、血、劳、气四淋)、癃闭、肾虚、腰痛、小便不利、遗淋不止等范畴。本病发病诱因:①外感风寒,乘虚而入,郁而化热,热郁膀胱,日久耗阴。②尿道污染致成湿热、毒热内蕴。③房事不节致成肾虚,毒侵阴部,湿热内蕴。④妇女妊娠体虚邪入或多产产后伤阴。

本病的发病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乎“虚、热、湿”三方面。其病不论何种原因,肾与膀胱必然受到一定的损害。因其在整体脏腑关系上,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其中有经络相通,故其生理甚为密切若脏受损,腑将失利,若腑受病,脏也受累。所以多数患者临床症候表现都有不同程度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张老指出,此病病位不仅在肾,而且肾与膀胱俱受损矣。初起多为膀胱湿热炽盛,继而伤及肾阴而致肾阴不足,再由阴虚而导致脾肾阳虚,这是本病的基本传变规律。肾虚和膀胱热为本病之本源,虚为本而热为标,两者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张老认识到肾盂肾炎“肾虚膀胱热”发病病机,从而在论治肾盂肾炎时,注重先清后补,即先清利膀胱湿热,后滋补肾脏的治疗原则。

此病新感与复发初起,其病机多为湿热邪毒蕴结膀胱,症见腰痛寒战,高热及小便赤黄,热涩刺痛、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舌苔多黄白相间,脉多浮数弦相见,当按热淋论治。治则以祛邪为主,清利湿热为大法。辨证多选用猪苓汤、小柴胡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等方。如此施治守方4—5热势多可控制,此时治疗若限于清利膀胱湿热则多不能迅速取效。诸症控制后,其病机多由“实”转“虚”。由于病程中邪热耗伤阴津,湿气机不利,清阳之气不能升运,加之苦寒解毒之品更伤阳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之不同,可出现肾阴阳不足和中气不足之变。此时当以祛邪与扶正并重。标本同治这一过程较长,也是邪正消长胜负阶段,因此选方用药时,在病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则宜对已取效之方守方治疗,所谓“效不更方”也待症状消失后,可视病人整个病程中之表现,或补肾中之阴阳,或健脾益气作为善后治疗以免愈后复发。

案例

1.急性肾盂肾炎

刘某,男,65岁,住院号803617

病史:腰痛、尿频、尿急、尿痛3月余,经治乏效。

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查体:患者体温36.8℃,尿检:蛋白微量,红血球少许,白血球少许。血常规:血红蛋白11.9克,白细胞15400,中性0.80,淋巴0.19,尿培养:白色葡萄球菌10万以上。

:腰痛、少腹急结、尿频、尿急、尿痛,尿少而赤,舌质红舌苔腻,脉沉滑。张老查房时指出证属肾虚膀胱热,湿热邪毒蕴结,下注伤肾及膀胱。治宜利湿通淋、清热解毒。

:猪苓15     泽泻15     滑石15     瞿麦15   

萹蓄15     赤芍15     半枝莲15   王不留行15

土茯苓30   赤小豆30   马齿苋30   阿胶12

生蒲黄12   通草6

以上方连服13剂,除腰乃微酸痛外,尿频、尿急症状消失。

2.慢性肾盂肾炎

宋某,女,44岁,住院号802511。

病史:罹患慢性肾盂肾炎13年之久,经常发作于夏秋之交。此次发病3,腰痛、尿频、尿急、尿痛

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查体:体温37.8℃,尿检:蛋白微量,红血球少许,白血球(+)。血常规:血红蛋白12.3克,白细胞8300,中性0.70,淋巴0.30,尿培养:大肠杆菌10万以上。

初诊: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急结时而呕吐,舌质红舌苔薄腻,脉弦滑而数。张老查房时指出肾阴久耗,加之暑热当令,而致热淋复发。治宜清热利湿,佐以解毒。

:猪苓12     滑石12     阿胶12     泽泻15

茯苓15     马齿苋15   生蒲黄15   石韦15

生甘草6    土茯苓30   蒲公英30克

复诊:以上方随症增损19剂,诸症消失,血、尿常规正常。停药3后行尿培养检查,连续3次转阴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因素有“胃溃疡”,临床又表现为脾肾两虚之象,配制菟丝子丸加味以善其后。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