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张致祥:麻杏石甘汤验案三则

张致祥:麻杏石甘汤验案三则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2-02-18


麻杏石甘汤系麻黄汤去桂枝加生石膏而成(麻黄四两,生石膏半斤,杏仁五十枚,甘草二两)。此方变辛温为辛凉法,具宣肺清热,平喘止咳之功,适宜于邪热壅肺之咳喘等证。

1.支气管肺炎案

赵某,男,5岁。

病史:患儿高热5,伴咳嗽气喘,流黄浊涕,汗出,大便干结。已静脉输液治疗3,仍高热不退。

初诊:颧红唇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浮数。

辨证肺热咳喘。选用麻杏甘膏汤。

方药:麻黄3      杏仁6      生石膏15   生甘草6

   芦根12     薏苡仁12   冬瓜仁12   桃仁4

   鱼腥草15   金荞麦15   桔梗6

4剂热退便通而咳喘平。

【评按】 邪热迫肺,肺失清肃,故而喘息,肺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泄,故见汗出。本证重点在于清肺热,而不在于发汗解表方中麻黄功在宣肺平喘,不配生姜、桂枝,则无发汗之力。石膏用量大,清宣肺中郁热,清热之力是显而易见的。杏仁配合麻黄降肺气而平喘咳。本方和麻黄汤都用麻黄开宣肺气,因寒邪而闭塞的用桂枝辛温开之,因热邪而闭塞的用石膏辛凉开之。

2.外感咳喘案

钱某,男,38

病史:4,咳嗽气喘,发热汗出,脉数口渴,入夜谵妄,体温39.5℃。

方药:生麻黄5克   光杏仁9克   生甘草5克   生石膏45克

1后,喘咳大减,夜间话语不作再剂热渴均平,继以清肺养液而安。

【评按】 本方适应证,主要在于喘咳而渴,痰涎很少,有汗无汗均可用之。方论沪上名医盛心如“按仲师大论,于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柯韵伯于此则谓‘无汗而喘,大热。’盖汗出而喘者,热壅于肺也;无汗而喘者,热闭于肺也。壅于肺者,皮毛开,故表无大热。热闭于肺,则皮毛亦闭,故表热甚壮。是以不论有汗无汗,皆以麻杏石甘为主。盖以石膏清其里热;有汗者,得麻黄疏泄,而壅者亦宣;无汗者,得麻黄疏散,而闭者亦开;有杏仁以定喘,甘草以泻火,烦热乌有不解者乎”。

   柯韵伯(1662-1735):即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清代伤寒学家。著有《伤寒来苏集》,为伤寒学派的重要著作。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金某31

病史:咳嗽气急反复发作17年,近3—4年来四季均有咳嗽,一周来加剧,痰多每日达300毫升,呈白色泡沫状,伴有寒战高热,口干,咽痛,胸闷,恶心,小便短赤,大便3日未行。

检查:体温40.1,急性病容,面颊潮红,头巅汗出,目赤,咽红,扁桃体充血,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张口鼻煽,不能平卧,颈静脉稍怒张,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哮喘音,叩诊心界缩小,心率100/分,心音低,心尖区有二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未触及,脉滑数,苔薄黄白细胞14000,中性80%,淋巴18%

诊断:经胸透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中医诊断:支饮(饮热迫肺)

方药: 炙麻黄6克    白杏仁6克   生石膏30克   甘草1.5克

桑白皮9克    枯黄芩9克   地龙9克      炒葶苈子9克

灵磁石15克   沉香1.2克   拌熟地9克

124次分服,5日后精神好转,加重补肾纳气之药,以疏上纳下,半清半调,巩固疗效,出院休息后已恢复工作。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