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印会河教授经验方(3-4)

印会河教授经验方(3-4)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2-07-22


 

1.3 麻杏石甘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l5克,山豆根lO克,鱼腥草30克。
热痰阻肺型(二型):麻黄1O克,杏仁10克,生石膏3O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l5克,葶苈子l0克。
[功用] 宣(清)降肺热。
[主要症状] 一型:高热微寒,咳喘少痰,胸闷口渴,甚者喘促有声,舌苔薄白或黄腻,脒浮数。
二型:呼吸迫促,咳呛陈作,痰黄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黄嗽,脉滑数。
[辨证要点] 一型:病邪主要居于气分.但卫分症状未罢,故高热微寒为其特点.并伴气促咳喘,痰不甚多,本方旨在清解表热与宣降肺热同时进行。
二型:热郁于肺,蒸湿成瘀,故见咳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黄稠粘,量少难排。
[适应证] 急、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早期等。
[加减法] 一型:喘促甚者,可加入葶苈于10克,苏子10克,桑白皮1 5克,以降肺气平喘。
二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者,加入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大青叶1 5克,以清热解毒消炎
[验案] 张某,女,6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014446。初诊:1 993年4月27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病史:因感冒引发咳嗽1周,痰黄白相兼.量不多,质粘,不易咳出,不发热.微恶风寒,头痛(两侧太阳穴处),口干口渴,欲饮冷水,口苦有汗。胸背及四肢疼痛,大便干燥.1~2 日一行 、便短赤。
检查:心(一),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体胖大,舌苔少根黄腻.脉滑数。
辨证:肺热咳嗽。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冶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处方:炙麻黄6克,杏仁1 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1O克,银花30克,连翘1 5克,桔梗10克.牛蒡子1O克,全瓜萎30克,半夏l0克,象贝母l0克.鱼腥草30克。
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随诊:患者因冠心病来门诊.诉服上方3剂后咳嗽即减轻,服6剂病情告愈。

[按语] 麻杏石甘汤加味是印会河教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凡咳嗽、咯吐黄痰,不能平臣、,喉间哮鸣,痰量不多者,均可投用此方。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肺世热,并制约麻黄之辛温,宣肺而不助热,杏仁降肺气,止咳;生甘草泻热,合用石膏能生津润肺。加人银花、连翘鱼腥草清热解毒,以治肺部细菌之感染。

1.4 《干金》苇茎汤加味(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桃仁1O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芦根30克,大青叶3O克,鱼腥草30克。
[功用] 祛瘀清肺。
[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胸痛,吐痰初为铁锈色,或为血痰,继则痰味变腥变臭,咯出脓痰。
[辨证要点] 本证系温热在肺,热伤肺络,肺络停瘀,血瘀成脓,故见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脓瘘,其味腥臭,中带脓血.
[适应证] 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肺结核(空洞)等。
[加减法] 大量吐脓痰加桔梗10克,生甘草6克,以助排脓解毒。肺热甚加桑白皮l5克,地骨皮15克,以清怖热。胸痛甚者加广郁金l0克,桔络3克,以活瘀通络。
[验案] 赫某,男,7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276751。
初诊:1993年7月5日。主诉:咳嗽1十月余。
病史:1个月来咳嗽,咯白痰间夹黄痰,量多质粘,胸痛.胸闷气短,大便干结,1~2日1次,有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史。
检查:咳嗽频作,口唇发绀,端坐呼吸,心律不齐,时有早搏,心率84次/分,两怖呼吸音急促,右下肺可闻及大、中水泡音。x线胸片示:肺纹里粗重,右下肺部感染。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有ST—T改变。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律不整。
辨证:痰湿瘀阻。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右下肺部感染。
冶法:祛瘀清肺。
处方:芦根30克,桃仁10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桔红3克,桔梗10克,生甘草1O克,丹参24克,赤芍24克,川贝母1O克,鱼腥草3O克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3年7月13日。药后咳嗽减轻,咯痰明显减少,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滑,间有不整,继服上方7剂
三诊:1993年7月2O日咳嗽基本消失,痰亦甚少,胸痛已除,舌淡苔白,脉沉细。再服上方7剂,以期巩固。
[按语] 《千金》苇茎汤是用以冶疗肺痈咳嗽,咳吐腥臭脓痰,胸中隐隐作痛为主的方剂,印会河教授加大青叶、鱼腥草,用其冶疗咳嗽、胸痛、发热或不发热,痰量多,血痰、黄痰或白痰,容易喀出,不只限于肺痈,而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凡毒热蕴肺,痰瘀互结,具备上述之症者,皆可应用,而且效果甚佳,方中苇茎汤祛瘀清肺排脓,加人大青叶、鱼腥草清热解毒,控制肺部感染,效果显著。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