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
薛某某,男,30岁,工人。病史:上腹部胀满、沉重、恶心嗳气、食少纳差1年余。肌肉消瘦,面色少华,脉沉细,舌苔薄白。X线检查显示:瘦长体型,胃体在髂嵴连线下16CM。诊断:胃下垂。治法:健脾强胃。处方:鸡内金15g,砂仁10g,枳实10g,炙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共服15剂。自觉症消失。脉舌象正常。体重增加1市斤。消化道钡餐透视复查结果,胃小弯在髂嵴线下3—4CM。
按语;中医学无“胃下垂”专章立论,但有与本病相关记载。如《内经.灵枢.本脏篇》曰:“脾应肉,肉䐃(jiong肉之聚处)坚大者胃厚,肉䐃么(微小)者胃薄。肉䐃小而么(微小)者胃不坚;肉腘不称身者胃下(位置偏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胃之下口约束不利)。”的记载。《金匮要略》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类似对本病症状的描述。如上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恶心、呕吐、腹痛、嗳气、便秘等;体征,饮水超声波检查胃明显下垂,严重者可达盆腔。(诊断标准:站立位X线钡餐造影,显示胃小弯最低点位于髂嵴联线下1.0-5.0cm为轻度,5.0-10cm为中度,10cm以上为重度)。辨证为脾胃虚弱,治法健脾强胃,本方用鸡内金甘平,健补脾胃,消食化积;砂仁辛温,醒脾调胃,行气和中;枳实苦微温,散积消痞,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枳实具有兴奋胃肠运动,使胃肠节律有力;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药虽四味共凑健脾强胃,效果满意。
痤疮:
马某,女,22岁,大学生。病史:面部起红色样丘疹,顶尖有粉刺,痒痛,形寒怕冷,口干不思饮。併患甲状腺机能亢进,已行同位素治疗。脉沉滑,舌苔薄白。诊断:青年痤疮。拟益气温阳,解毒散结法:处方: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连翘15克,熟附片15克(先煎),败酱草30克,桂枝尖10克,桑白皮12克,蒲公英30克,白芷12克,防风10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共服15剂。症状消失,面部丘疹基本消失仅留色素痕迹。
按语:痤疮之发多与肺经郁热,脾胃积热,肾经火旺有关,多属阳热证。但本例伴形寒怕冷,口不思饮,脉沉滑,舌苔白等阴证?辨证认为与用放射性131碘治疗,阳气受损有关。病机属阳气虚损,毒热未尽所致。治应温阳益气、解毒清热。方用附子薏苡败浆汤加味。处方:黄芪甘温益气扶正,熟附片辛热温阳,桂枝辛温散寒,连翘、公英、败酱草、白芷、甘草解毒散结;桑白皮、白芷、桂枝引药达表走上以收全功。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