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洪文旭:新冠肺炎通治方清肺排毒汤的研究(三)

洪文旭:新冠肺炎通治方清肺排毒汤的研究(三)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3-05-22


三、方义解析

清肺排毒汤中包含的四方皆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该书问世后,经过两千多年的重复实践,相继有700多种围绕该书的著作出版,历代的实践无不证明其正确性。该书中记载的方子被尊为“经方”,作者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在国外,如日本称中药为“汉方”,应用的主要是汉代该书的方剂。

麻杏石甘汤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简称,《伤寒论》中有两处记载:一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五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一为“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五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该方为“辛凉甘淡” 之法,组方“以麻黄中空而达外,杏仁中实而降里,石膏辛淡性寒,质重而气清轻,合麻杏而宣气分之郁热,甘草之甘以缓急,补土以生金也”。从民国至今,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肺炎屡见不鲜,有许多的成功病例。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如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文中“上气”当时咳嗽严重后,气急,呼吸困难之状。清代陈葆善《燥气总论》:“若始终在上焦气分者,痰嗽喘逆,胸结气壅,或水潴而不行,小青龙加石膏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射干麻黄汤辈皆可采取。惟不可纯用伤寒辛温之药,亦不可纯如温病辛凉之剂,必须辛、寒、温三义俱备,方为合法也。”上文特意强调,如果痰湿在上焦气分,胸结气壅之时,不可一味用辛温或辛凉之药,当辛、寒、温三法齐用,此种治疗思路正适合此次疫情大多数病人伴有湿邪的情形。翻阅《神农本草经》:射干主“咳逆,上气”;紫菀主“胸满,咳逆”;款冬花主“胸满,咳逆,上气”;干姜(生者,尤良)主“胸满,咳逆,上气”;细辛主“咳逆”;半夏“胸胀,咳逆”;五味子主“咳逆,上气”。但五味子性酸有收敛之性,故而专家在清肺排毒汤将其去掉,以防“闭门流寇”。

小柴胡汤是中医临证的高频处方之一,在《伤寒论》中出现频率也很多,是和解方剂的代表,此处仅列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处:“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方·和剂》:“柴胡者,少阳主药也。兼黄芩,邪入内则热也;兼半夏、生姜,有饮而呕逆也;兼参、甘、枣养正而调其阴阳。小柴胡得擅和解之功,实赖此也。然人小气体所挟不同,故以柴、甘、生姜为定药,余则增减随症耳。”清肺排毒汤将小柴胡汤中人参一味去除,因怕补益影响祛邪,可谓灵活加减,与上文中所说“然人小气体所挟不同,故以柴、甘、生姜为定药,余则增减随症耳”一致。明代《济阴纲目》:“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古代史书也有记载,《宋史·五行志》:“(绍兴二十六年)夏,行都又疫,高宗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宋会要辑稿》对宋高宗亲自颁布药方的记载更为详细:“(绍兴)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一日,三省言:初伏,差医官给散夏药。上宣谕曰:比闻民间春夏中多是热疾,如服热药及消风散之类,往往害人,唯小柴胡汤为宜。令医官揭榜通衢,令人预知。颇闻服此得效,所活者甚众。沈该等曰:陛下留神医药,其恤民疾苦可谓至矣!”

五苓散为治疗水湿停留的常用方剂。《伤寒论》记载也有多出,仅录一条:“太阳病篇蓄水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明理论》:“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甘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味辛热。肾恶燥,水蓄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故以桂枝为使,多饮暖水,令汗出愈者,以辛散水气外泄,是以汗润而解也。”据成无己所言可以看出,仲景制方也多遵循《黄帝内经》之道。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己未年,京师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无它,湿疫也。”民国陆渊雷《伤寒论今释》中引《博闻类纂》云:“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霖雨乍歇,地气蒸郁,令人骤病,头疼壮热呕逆,有举家皆病者,谓之风湿气,不知服药,渐成温疫,宜用五苓散半帖,入姜钱三片,大枣一枚,同煎,服一碗,立效。”可见,五苓散在古代也常常治疗疫病,尤其是伴有脾胃运化失司的患者更为适宜。

明清之时,涌现出了一批温病学专家,也留下了许多温病学著作,有的是温病学通论著作,有的则是瘟疫类专书。如吴又可《瘟疫论》开温病学著作先河;叶天士《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记录了治疗热疫名方升降散,蒲辅周与薛伯寿师徒尤为推崇;余师愚《疫疹一得》创制清瘟败毒饮,石膏的运用可谓有胆有识;吴鞠通《温病条辨》里含有大量前人方剂,并创制新方,既自成体系,也可“羽翼伤寒”;王孟英《温热经纬》师古而不泥古。此外,还有如《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鼠疫汇编》等治疗一种瘟疫疾病的专书,也可称为佳作。

本次推荐的清肺排毒汤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同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轨迹一样,都是在学习古人理论与经验基础上,融合新的认识传承创新产生的。在传承基础上结合本次疫情、病情的实际情况创新,将传承与创新良好的结合,在战胜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刘剑锋 田博:从历史和文献角度,谈谈此次疫情中推荐的清肺排毒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2020-02-13)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