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论坛 > 彭坚:中医从来不是慢郎中——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历史成就

彭坚:中医从来不是慢郎中——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历史成就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10-22


三、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历史成就

  我在书中列举了中国古代治疗流行性传染病的伟大成就,这些历史成就,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概括:一项发明,两个伟人,三大体系,百位名医,千首名方

  1.一项发明
    早在十六世纪之前,中国的民间医生就发明了牛痘接种预防天花,比英国医生贞纳发明牛痘接种至少要早两个世纪。这个发明过程在当代医学史专家马伯英的著作《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有详细记载,而种痘的几种方法则在《医宗金鉴》中有具体介绍。
     请看《中国医学文化史》封面 、《医宗金鉴》封面,当代画家按照《医宗金鉴》所述内容绘制的三种种痘法。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近代西方医学最伟大的发明,不是之一,开创了用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历程。1979年,人类通过接种疫苗,终于消灭了天花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病毒性传染病,疫苗是英国的乡村医生贞纳1796年发明的。但是牛痘接种来源于人痘接种,贞纳本人先是在伦敦医学校学会了人痘接种,而后回到农村,发明了更容易获得疫苗的牛痘接种,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作为一种慈善事业,牛痘接种受到各个国家和人民的欢迎,经过200年的持续努力,人类终于消灭了天花这种死亡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然而,早在16世纪,江西宁国府太平县就有了种痘专业户,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死于出天花,故他的儿子玄烨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派专人到江西请来种花专家朱纯嘏等人,到故宫给皇家子孙种痘,大获成功后,推广到贵族,并且写进了由国家主编的临床医生培训教材《医宗金鉴》,让全国的基层医生能够普遍掌握。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在《庭训格言》中回忆这件事,还十分得意,因为当时反对的人很多,他力排众议,成就了这项伟业。人痘接种术后来传到日本,俄罗斯,土耳其,由英国驻土耳其的大使夫人带到英国,在上层社会中流行。英国医生贞纳在伦敦学会了人痘接种后,回到农村,改用牛痘接种,获得成功,然后才向全世界推广。换句话说,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比牛痘接种至少要早一两百年,玄烨是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1年)请朱纯嘏进宫廷种人痘,贞纳是1796年年发明种牛痘,而民间医生朱纯嘏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他们这一脉种痘术,是从四川峨眉山道人那里承继流传下来的,早在宋代,宰相王旦就请峨眉山道人为他的儿子种痘。因为“孤证不立”,所以医学史上公认从明代中页算起比较稳妥。作为著名的医史文化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的助手之一、英国中医师学会主席马伯英教授,在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详细讲述了从人痘接种到牛痘接种的发明过程,并介绍了他的“田野调查”结果,他寻访了上海周围一批1949年以前进行过人痘接种的老人,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后来没有一个感染天花的。我个人认为,贞纳像屠呦呦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继承和创新者。屠呦呦将古代用新鲜青蒿绞汁改用乙醚提取的方法,贞纳则将人痘接种改为更加容易取得的牛痘,并将痘衣法、旱法、水苗法改为划破皮肤接种,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先有继承,后有创新。总之,是古代中医最先发明疫苗,为消灭天花做出了第一步贡献,并且推广到全国,流传到全世界,古代中医发明的这种预防医学伟大成就,是不应该被历史淡忘的。

  2.两个伟人
    第一个伟人,毋容置疑是医圣张仲景(公元150~219年),他在1800多年以前,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创造了中医的临床治疗学,书中提出的六经辨证理论,269首经方,一直流传至今,在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方面,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包括这次治疗新冠肺炎,经方功勋卓著,在国医大师和全国参加救治的广大中医手中,展示了无限风光。
    《黄帝内经》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因为伤寒病以发热为主要特征,故称之为热病。据我对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伤寒论》原文的考证,伤寒病就是东汉末年所发生的流感,张仲景家族中200多人,因为患流感死亡90多人,《伤寒论•序》云:“余宗族甚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十分有二。”《伤寒论》397条原文,详细描绘了流感初起、并发支气管炎、并发肺炎、并发肠炎、并发脑炎、并发心衰引起的各种症状,用六经辨证为纲,将113首经方,穿插在各个环节,阻击流感,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张仲景是全世界“抗击流感第一人”。而至今为止,西医仍然没有对付流感好的办法,近年来,美国每年流感死人以万计。
    请看我的这篇文章《中医抗击流感的思维模式和防治方法》,第二节:抗击流感第一人。原文发表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收载在《我是铁杆中医》2014年增订版中。
    第二个伟人是葛洪(公元284~364),他是东晋时代的人,距今1700余年,葛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据说他的著作有五十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两种,《抱朴子》是他的一部化学兼养生学著作,《肘后备急方》,则是他为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老百姓写的一部袖珍急救手册,书里面记载的,大部分都是危急重症。屠呦呦是在这部书中找到治疗疟疾病的中药单方青蒿,从青蒿中提炼出青蒿素,每年挽救了几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她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给世界的礼物”获奖感言中说:“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代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为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可叹生不逢时,如果东晋时代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想,葛洪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者。”青蒿素的发明,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有无数人为之研究、开发、推广、运用做出了贡献,是一种集体协作的成果,有人因此质疑瑞典诺贝尔评选委员会:“为什么把诺贝尔奖授予屠呦呦一个人”?对方的答复是:屠呦呦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病,而且是第一个通过乙醚提炼出青蒿素来。由此可见屠呦呦对葛洪的感激之情。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居然评不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据说因为她是“三无教授”。这让想起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列文虎克(公元1632~1723),他是荷兰小镇上一个杂货店的打工仔,后来当了市政府的看门人,业余时间喜欢磨制镜片,制作显微镜,他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小动物”,不断写信报告给英国、法国的有关科研部门,最终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相当于科学院院士),而他,只有小学文化,显然比屠呦呦的“三无教授”更不够格,但是,他却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窗户,可见评选科学院院士,应该看重的是他的实际研究成果和对科学的贡献,而不是其他旁门杂类。
    葛洪除了用青蒿治疗疟疾之外,他之所以被屠呦呦称之为“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是因为发明了用疯狗的脑子捣烂,敷在被咬者的伤口上,预防狂犬病,直到19世纪下半页,法国的巴斯德才发明了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比葛洪晚了15个世纪。我在讲授医学史课的时候,有一次讲到这个例子,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们村里的人被疯狗咬了,不但不打死疯狗,还要客客气气请它吃一餐肉拌饭,然后把饭碗抢过来,把剩下的肉饭搓成团,敷在被咬人的伤口上,就不得狂犬病了。”可见葛洪的治疗方法,很多是来自于民间经验的总结。作为一部危急重症的急救手册,这本书不仅记载了疟疾,狂犬病,还有流感,天花病,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肾炎水肿,脑卒中,心肌梗塞,急腹症等,用药特点是简便廉验。比如,我在央视10台《健康之路》做节目“中医看过来:小儿感冒发热咳嗽”时说:小孩感冒发烧咳嗽,首先要发汗解表,不能过早用抗生素和收敛止咳之类的药,最好的方药就是葛洪的葱豉汤,不必分风寒,风热,老百姓都能够掌握:葱白一虎口,淡豆豉一握,煎服。此方看似很平凡,但历代医家评价很高,包括名医叶天士。书中多处介绍了针灸推拿用于急救,但是艾灸多,针刺少,往往是用指针,即以指头代针,为什么不用针?因为怕老百姓不容易掌握,怕出医疗事故。如昏迷用拇指掐人中,心绞痛用拇指按压胸骨下,肠套叠引起的急腹痛,用颠簸疗法,手臂骨折,接骨后用三块杉木板固定,下颌关节脱位,用手法复位,最早都是出自这本书,书中所有的治疗方法,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即简、便、验、廉,而且在医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读过《肘后备急方》之后,你还会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吗?

  3.三大体系
    我们来看中医治疗外感病的三大辨治体系。这是我发表在《医学史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对外感病辨治体系的历史考察”。中医治疗外感病,除了有方有药之外,还形成了至少三大辨治体系。为什么要创立体系?因为外感病远比其他各科疾病复杂,发病急,变化快,层次多,病情险,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全部过程,变化特点,胸有成竹,辨证准确,才能够治愈,这就需要建立辨治体系。
    第一是伤寒六经辨治体系,由张仲景所创立,通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来确定疾病发展的表里趋势,寒热性质,虚实状态。《伤寒论》运用113首经方,穿插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予以治疗外感、内伤病,是至今为止,中医最有生命力的一个辨治体系。
    第二是表里实热辨治体系,由金代刘河间所创立,他的代表作是《河间六书》,他以《素问•热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外感病只分表里实热,没有虚寒。他的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六一散。明代吴又可的代表作是《瘟疫论》,提出邪伏膜原理论,邪气趋于表则用达原饮向外透达,趋于里则用承气汤攻下。清代杨栗山的代表作是《寒温条辨》,以三焦辨证为纲,用升降散等十五方,通过升清降浊疏解郁热,祛邪于外。清代余师愚的代表作是《疫疹一得》,他则认为斑疹发于阳明胃火,秉承了华佗的理论,用一首大剂量清瘟败毒饮,泄火解毒凉血。他们都属于表里实热辨治体系,各有理论创造,为当时治疗严重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立下了赫赫功劳,救治了大量危重患者。请看他们的代表著作:刘河间《伤寒六书》,吴又可《温疫论》,杨栗山《寒温条辨》,余师愚《疫疹一得》。
    第三是卫气营血三焦辨治: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他们的理论体系是相同的,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形成了整体优势。
    这是温病学家的代表著作:《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温热经纬》

  4.百位名医,千首名方

  曹东义教授在《外感热病学史》(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这本著作中,列举了四十多位古代治疗外感病杰出的医家和他们的著作,相信大家能够从中找到熟悉的面孔,我就不再详细介绍。因为属于史书,所以没有介绍当代名家。
    张仲景,华佗,王叔和,葛洪,陈延之,陈廪秋,范汪,陶弘景,孙思邈,韩衹和,庞安常,朱肱,郭雍,成无己,宋迪,刘元滨,宋元公,许叔微,杜本,刘河间,张子和,尚从善,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王安道,陶节庵,吴又可,方有执,喻嘉言,柯韵伯,张凤奎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