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苏礼:岐伯与《黄帝内经》

苏礼:岐伯与《黄帝内经》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09-26

地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地区,是中国医药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原医药文化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医学术,周原医药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研讨周原医药文化,岐伯是一位不能回避的人物。

岐是地名,今陕西岐山是也,亘古未变;伯是敬称,尊称,或为爵号,周文王姬昌就曾经拥有“西伯”的名号。岐伯及其《黄帝内经》,是周原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探讨周原医药文化,不能不研究《黄帝内经》,研究《黄帝内经》,不能不对在《黄帝内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岐伯及其学派加以探讨。近三十年来,笔者对岐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得到了有关学术界的关注和赞同。我的主要观点如下:

1、中华医祖是岐伯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性著作,而《黄帝内经》的真正作者是岐伯。在一部《黄帝内经》之中,岐伯是出场最多、说话最多的主讲者,而黄帝则象一位语气谦卑、好学喜问的小学生。黄帝对岐伯非常尊重,称其为“天师”,这在与黄帝对话的其他医生中是绝无仅有的。黄帝还在许多场合表示要将岐伯的理论作为“重宝”,“著之玉版”,“藏之于灵兰之室”,以传之后世。今本《素问》七篇大论中除第一篇外,其余六篇全是岐伯的议论;而前六十五篇以及七十二至七十四三篇中,基本上全是岐伯与黄帝的对话。《灵枢》中,除伯高见于8篇,少俞、少师、雷公各见于3篇外,其余凡有应对问答者,也多是岐伯与黄帝的对话。我认为,是岐伯和他的《黄帝内经》,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医药理论和经验,开创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样一位对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伟人,称其为“中华医祖”,应名至实归,当之无愧的。

2、岐伯故里在岐山  关于岐伯故里的问题,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定论。宋人郑樵在其所著《通志》中说:“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南宋的史学家罗泌在他所著的一部号称“大史”的史学著作《路史》中说:“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直至现代,不少著名学者如黄竹斋、白寿彝、李经纬、李今庸等,都在其著作或论文中,对岐伯故里在岐山的说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李今庸教授是当代著名《内经》学家,他在19961014日写给他当年的研究生、时任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的杨世兴教授的信中,引用《广韵》、《云笈七签》有关记载,再次提出“岐伯出自岐山”的观点《广韵》、《云笈七签》二书虽不是先秦史料,但其记述,必有所据。据考证,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76年)刻板增刻达灵阿编著的《凤翔府志》中明确记载:“岐伯乃岐山西杜城人也”。岐山学者詹生杰通过对岐伯籍里问题细致地调研得知,岐山自明清以来就建有岐伯庙,岐伯庙就建于岐伯故里——岐山县西杜城村,至今香火鼎盛。岐山地区历代名老中医都有将岐伯画像敬于诊室的习惯。据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岐伯故里在岐山”属于史实,不容置疑。至于近年有人提出岐伯籍里在甘肃庆阳,或河南新郑、或四川盐亭等说,大都查无实据,不足为凭。

3、岐伯的生活在西周中前期  前已述及,《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形成于先秦,这一点学术界并无异议。先秦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概念,原始社会所积累的医药经验,由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条件,只能耳口相传。夏商时期盛行巫卜之术,文字以甲骨文为主,很难形成并记载系统的医学理论。西周制礼作乐,解放奴隶,建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地医人投奔周原,在周公思想的指导下,由岐伯主持,总结此前的医药经验,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共同完成这部托名黄帝、代表当时全国医学发展最高水平的《黄帝内经》,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此(指《黄帝内经》)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前不久,李经纬先生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之编著,是岐伯与西周著名医学家如俞拊、鬼臾区、桐君、㩆贷季、少师、雷公、少跗等,共同讨论医学理论与大量医学家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内经》与《外经》,是出于对黄帝仰慕而署名《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者。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形成于西周,而《黄帝内经》的编著之地,就是当时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原。

一般来说,岐伯的生活年代,应该与他撰著《黄帝内经》的年代大体一致,也就是西周中前期。但学术界对此一直存有不同意见。实际上,《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形成于周,而最后成书,由周而汉,由汉而唐,直到唐王冰修订补稽,期间经过许许多多岐伯学派传人的共同努力,方成定本,却是并无争议。至于今本《黄帝内经》中,岐伯与黄帝同时,也是前人崇古托名的必然,不足为训。所以我们认为:岐伯是西周时期最为著名的医学家,约生于西周中前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

结语:本文对周原医药文化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西周时期的周原,是中国医药文化的发祥之地。研究中医文化,周原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研究中医学术,岐伯与《黄帝内经》是一项必须深入探讨的内容。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