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人治病,人瘤并存——张致祥治疗肿瘤的经验
【论述】 张老通过多年对各类肿瘤患者的诊治实践,认识到中医在辨证治疗肿瘤、消除瘤体、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临床效果明显,有其独到之处。强调肿瘤病机为瘤体侵袭人体,使人体脏腑损害,气血、阴阳失去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机体内在的抗肿瘤能力,使人体气血流畅,阴阳平衡,正气得复,进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条件下治疗肿瘤的一个客观途径,为此,张老明确提出“留人治病,人瘤并存”之观点。
治疗上依据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之观点,以人体正气为本,病邪强弱为标,根据标本缓急之实际情况,注重扶正,适时攻邪,尤以扶肺、脾、肾三脏为先,正所谓“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生命之根”,从而达到精、气、神充足,有效抗击肿瘤之目的。用药方面张老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强调以“有效之方结合有效之药”,提高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人瘤并存,留人治病之目的。
【案例】
1.室管膜细胞肿瘤案
周某,女,69岁,退休职工,住院号932687。
病史:“双下肢活动不灵1年,加重3月”之主诉入住院,入院CT扫描提示:L2-3、L3-4、L4-S1椎间盘脱出,椎管占位性病变。后去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查MR示:椎管内占位性疾患,考虑室管膜细胞肿瘤,1993年6月9日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黄韧带肥厚,硬膜外见紫红色肿瘤,呈亚铃状包裹脊髓。因肿瘤范围广泛,不易剥离,故未切除,行椎板减压术,取病检示:髓外硬膜外神经肿瘤(局部恶变)。
初诊:双下肢活动不灵,腹部胀满,大便干结如羊屎,不能自行排出,小便涩少不畅,舌质紫,舌苔黄厚腻,脉沉弦。
辨证:病机为湿毒内蕴,升降失司。治宜导浊宣通。
方药:大黄10克 蝉衣10克 片姜黄10克 僵蚕10克
穿山甲10克 蚕砂30克 王不留行30克
服上方3剂后,二便得畅,后坚持服用抗瘤散(全虫、蜈蚣、水蛭、穿山甲、木鳖子、乳香、没药、冰片、牛黄等组成),方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辨证施治,交替使用升降散、生脉饮、六君子汤,并随症加减,中途多次进行CT、磁共振复查,提示室管膜细胞肿瘤部分切除术后与原片对照病灶无明显变化,坚持服用中药10余年。现患者下肢活动基本正常,活动可自理,饮食调,二便畅,人瘤并存。
2.左肺中心型肺癌案
肖某,女,76岁,退休工人。
病史:自诉3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伴见发热,当时体温在36.8—38℃之间波动,同时可见左肩背疼痛,在医院进行胸片及胸部CT检查提示:①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②纵膈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及钙化,右侧胸膜肥厚。随后以“左肺中心型肺癌”,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住院号0255065。入院后给予放疗、抗感染、抽胸水、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住院66天症状无缓解而出院。出院前行胸部CT复查提示:①肺门肿块及右上叶肺不张较前无明显变化;②胸水较前增多。B超提示:大量腹水。
初诊:2002年11月2日,咳嗽、胸闷、气短,腹胀,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大便不畅。观其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弦细。
辨证:病机为脾气虚弱,痰湿阻滞,肺气失宣,邪毒内蕴,治宜益气健脾,逐痰蠲饮,平喘降逆,解毒散结。
方药:党参12克 生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半夏12克
葶苈子12克 炙甘草3克 陈皮6克 紫菀10克
蜂房10克 椒目10克 蚤休15克 火麻仁15克
炒谷芽15克 炒麦芽15克 蜈蚣3条 大枣7枚
服上方7剂后,小便增多,大便畅通,腹胀大减,胸闷、气短、咳嗽均较前减轻,精神明显好转。
复诊:继用上方增损100余剂后,复查胸部CT检查提示:①肺门肿块及右肺上叶肺不张较前无明显变化;②右侧胸腔积液大部分吸收。B超提示:少量腹水。患者坚持服药300余剂后,病情明显缓解,咳嗽气喘,胸闷腹胀症状消失,饮食大增,二便调畅。后根据病变药亦变的原则,交替使用六君子汤、小柴胡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随症加减。2004年8月31日进行CT胸部检查显示:①肺门肿块及右肺上叶肺不张较前无明显变化;②右侧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现患者病情平稳,行动自如,生活自理,饮食起居如常。
3.上腭鳞状细胞癌案
张某,女,71岁,宝鸡人。
病史:2011年10月,发现右上腭侧牙龈出现一肿物,大小约绿豆,轻微疼痛,后肿物逐渐增大,呈扁平状。2011年11月24日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行肿物活检提示上腭鳞状细胞癌。2011年12月4日,在陕西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2011年12月12日,在全麻下进行右上牙龈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上牙龈鳞状细胞癌1级,局灶侵犯骨组织,手术切缘均未见癌浸润。康复状况良好。2012年5月,患者发现右侧下颌角区肿胀,肿块逐渐增大。2012年6月4日又在陕西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给予顺铂加氟脲苷方案治疗1周,2012年6月28日在全麻下行颈右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颈右淋巴结转移性鳞癌(1/5),颌下腺未见癌浸润。术后给予放疗。2013年1月28日,颈部CT提示:与2012年6月片对照,范围较前缩小,左侧口咽旁间隙见约1.4×1.0cm软组织结节影。
初诊:身困乏力,头晕,不思饮食,口干舌燥,夜休欠佳。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水滑,脉细略弦。
辨证:病机为邪毒内蕴,脉络瘀阻,气血亏虚。
方药:莪术10克 生黄芪30克 西洋参10克 丹参15克
蒲公英30克 杏仁15克 赤芍15克 生甘草6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蚤休15克 炒谷芽15克 炒麦芽15克
鸡内金12克 神曲10克 麦冬15克 石斛15克
天麻15克 何首乌15克 泽泻45克 白术15克
复诊:服药1月,食纳增加,头晕缓解,仍诉身困乏力,胃脘灼烧。上方加味:女儿茶30克、紫苏梗10克、黄芩10克、猫人参30克。
三诊:服药3周,体力逐渐增加,时觉口干,腰部酸困,加味:五味子10克 红花1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20克、桃仁10克、葛根24克。
四诊:服药60余剂。服药期间配合服用丸剂:守宫100克、全虫100克、蜈蚣100条、蜣螂100克,共为细末,以夏枯草100克、柴胡80克、升麻30克煎浓汁,泛上药为丸,每次4克,每日2次,饭后服用。
五诊:经以上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5公斤,颈部CT检查未见异常。停用中药汤剂,继续服用丸剂,丸剂中加入僵蚕80克、水蛭60克,连续服用1年余。随访现今身体康健,儿孙满堂,颐养晚年。
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案
孙某,女,33岁。
病史:2006年12月,发现双下肢有散在瘀斑,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给予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每日2次,每次1片,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波动于20—26×109/L 之间,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系进口药物,价格昂贵。
初诊:2011年1月,现症全身乏力,纳谷不馨,骨蒸潮热,双下肢少许散在瘀斑,体重减轻约4公斤。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细。
辨证:邪气侵犯,正气必虚。脾属土,土能生万物,亦能化万物,抓住根本,从脾胃论治,扶正抵抗邪气。
方药:党参15克 炒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生姜3片
大枣4枚 陈皮6克 当归4.5克 肉桂4.5克
虎杖15克 僵蚕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白薇10克
山药15克 鸡血藤30克 油松节15克 炙甘草3克
以上方连续服用24剂,配合全虫10克、蜈蚣10克、僵蚕10克、土元10克共为细末,每日1克,伴入鸡蛋内食用。
复诊:患者体力增加,纳谷好转,骨蒸潮热无缓解,双下肢皮肤瘀斑仍反复发作。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4×109/L,继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每日2次,每次1片。进一步治疗血热血溢之症,清其热宁其血,滋其阴息其火。
方药:生地30克 水牛角30克 赤芍15克 牡丹皮15克
升麻30克 虎杖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白英20克
葛根24克 党参30克 生鳖甲30克 龟板30克
黄柏12克 银柴胡15克 青蒿15克 大青叶30克
板蓝根30克 当归10克 生黄芪30克 鸡内金12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配合服用僵蚕500克、升麻300克、鳖甲300克,上药以僵蚕为细末,以升麻、鳖甲煎浓汁为水丸,每次5克,每日3次。以上方为主方,加减化裁4月余,服药120余剂,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6×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