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朱婉华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经验(一)

朱婉华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经验(一)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10-17

朱婉华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经验(一)

      系统性硬化病 (SSC)又称硬皮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也可影响内脏(心、肺和消化道等器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硬皮、雷诺现象、关节痛和内脏损害为特征。一般先见于手指及颜面部,然后向躯干发展,可出现心、肺、肾、胃肠道等内脏器官损害,常预后不良。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性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此病属中医痹病之 “皮痹” 范畴,有内脏损害则有 “脉痹” “五脏痹” 之征象。此病起病隐匿,病程绵长,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手法单一,糖皮质激素、青霉胺及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大难以长期大剂量应用,中医药治疗能调节整体状况、改善免疫功能,联合西医治疗能够减轻其不良反应、减少用量,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引起皮痹的主要病因为外邪侵袭,皮络瘀闭。风寒湿邪多杂合而至,或寒湿或风湿,侵入皮之络脉,壅滞脉道,留而不去,皮络闭阻,气血津液不得营养于皮毛,滞而为痰为瘀,遂发为皮痹。它的内因在于气血阴阳不足,阳气虚弱,卫外不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房室过度,耗精伤液或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均可累及于肾,而尤以肾阳虚为著。卫气出下焦,肾气亏则卫气乏,开阖失司,卫外不固,易为邪气所伤。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肾虚往往累及于肺、脾,出现肺气、脾阳虚损之候,同时,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肺、脾不足又可加重肾虚,形成恶性循环。

  外邪侵袭、痰浊瘀血及气血阴阳的不足,皮肤之经络瘀阻,皮肤失养是皮痹的基本病机,其中痰瘀病机常可贯穿该病的始终。

朱良春对SSC的认识

  正虚邪侵为病因,本虚标实阐病机《素问·痹论》首先提出“皮痹”病名,并对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了相关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在于皮则寒”;“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皮痹不已,内感于邪,内舍于肺”。《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痹候》言: “风湿痹之状,或皮肤顽厚”,“皮肤无所知”。《圣济总录·皮痹》谓: “感于三气则为皮痹。” 《景岳全书》谓: “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为病也。”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硬皮病的病因与素体阳虚或久病体虚,外邪反复侵袭等有关。肾阳虚衰,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隙侵袭,凝结腠理,痹阻经络,导致营卫不和或气滞血瘀。朱良春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伤肾,或脾胃虚弱,湿邪内阻,阻遏气机,或疾病日久,元气被耗,导致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趁虚而入,痹阻经脉,血脉瘀滞,肌肤失养,脏腑缺血,痹而不通,肌肤硬肿,关节不利,血脉受压,血流不畅,“瘀血致痹,痹证致瘀”,病况日甚。病久则肌肤萎缩、干枯、变硬,进而导致心、肺、食管、胃、肾等多个脏器或脏腑功能失调。朱良春曾言 “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病多虚、久病及肾” 之论,阐明了风湿病及硬皮病精深微妙之理。故硬皮病乃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肾虚为主,或兼有气血虚、肺脾虚,标实则为寒凝血瘀,故治疗以益肾蠲痹为大法,益肾则阴阳并补,而以温补为主,蠲痹则以虫类药搜风剔络、活血化瘀为主,兼养血和营,以祛邪不伤正、效捷不猛悍为原则。

  论治当以证为本,病证结合分病程 朱良春认为,中西医结合应当以如何提高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依据多年经验,将系统性硬化病病证结合,结合该病早、中、晚期的不同病变表现,将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程相结合,认为病初多见寒凝腠理、经脉痹阻证;病变活动期多见湿热痹阻或寒湿郁阻化热证;病证后期多见气血亏虚、或脾肾阳虚证。

  病程早期的病证结合论治:系统性硬化病早中期,以硬肿、纤维化为特点。雷诺现象频繁,伴关节、肌肉疼痛明显,多属寒凝腠理、经脉痹阻证。风寒入客皮络,腠理闭塞,脉络不畅,津液积聚而为肿,气血不通而为痛,阳气不达则畏寒肢冷、皮温较低。临证可加用水蛭、马钱子,或合桃红四物汤;畏寒明显制附子可大剂量使用,同时可用淫羊藿、熟地黄滋肾阴、 补肾阳,朱良春先生认为两者同用可有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于硬肿期皮质功能减退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病程中期的病证结合论治:系统性硬化病活动期,免疫功能亢进,热象明显,兼夹痰、瘀。朱良春先生认为该期辨证为湿热痹阻或寒湿化热,临证加忍冬藤、拳参、肿节风、猫爪草、葎草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豨莶草为祛风湿热之常用药,且有调节免疫、强壮补虚之效,常随证应用。

  病程后期的病证结合论治:系统性硬化病中晚期,多有内脏损害如肺病、心肌病、肾病、胃肠道疾病等,或关节拘挛变形、指端溃疡不愈、指骨溶解吸收。治疗着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宜益气养血、补肾健脾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可配合氧疗、雾化、鼻饲、灌肠等综合疗法。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