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雷忠义——冠心病痰瘀毒风理论体系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月27日,雷忠义国医大师在国医大讲堂作了《冠心病痰瘀毒风理论体系与研究进展》讲座。雷忠义国医大师在《内经》,《灵枢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对痰的认知基础上,在七八十年代开始了痰瘀互结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一 心系疾病之痰瘀互结理论
七十、八十年代的痰瘀确立
向西安地区冠心病协作组提供“加味瓜蒌薤白汤”进行验证
1983年发表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4例。
与各省专家探讨,病症结合,提出痰瘀互结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证型,获得同行支持。
1987年获批省级课题——《胸痹痰瘀互结证及对证药品舒心Ⅱ 号的研究》,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
胸痹心痛痰瘀互结的辨证论治
辨证:胸闷、胸痛并见,憋气脘痞纳呆肢沉,苔腻,舌质紫暗,脉弦滑或涩。
治法:化痰宣痹,活血化瘀。
方药:栝楼皮、丹参、黄芪、葛根、薤白、泽泻、川芎、郁金、骨碎补、赤芍。
研制成功目前治疗痰瘀互结证唯一的国家级新药“丹蒌片”。
二 心系疾病之痰瘀毒理论
痰瘀互结机理 气血津液代谢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痰瘀郁久化热是产生痰瘀热毒的根源。
三 心系疾病之痰瘀毒理论
痰饮瘀血皆可导致胸痹心痛的历史文献:
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痛而多唾者,停饮乘心之络故——《诸病源候论..心痛多唾侯》
瘀血日久可化热的历史文献:
邪迫肺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故心如悬而急,烦懊痛也。
——《诸病源候论.心悬急懊痛候》
痰瘀毒互结的辨证论治
辨证:痛频发,心痛程度加重,直至发生真心痛等危象,伴见胸前有烧灼感,心烦,易怒,头晕,少寐,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涩、或弦数。
治法: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丹参、红曲、赤芍、丹皮、黄芪、栝楼皮、水蛭、黄连等。
四 心系疾病之痰瘀毒风理论
理论基础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栗然寒,闭则热而闷……”《素问•风论篇》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嚇……诊在口,其色赤。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素问•风论篇》
“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少阴与其为表裹也。”《素问•评热病论篇》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病并治篇》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病并治篇》
“郁而化热化火,热极生风,风火相煽……。”《灵枢•顺逆肥瘦篇》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痰瘀毒风致病的临床探索
痰瘀毒风互结的辨证论治
辨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怔忡,目暗或见晕厥,或见恶风,自汗,发热,困倦,纳呆,乏力,口干、口渴,舌暗红,苔厚腻或有裂纹,脉弦细或细数结代。
治法:安神定悸、补益气阴,祛风宣痹,化痰行瘀。
方药:僵蚕、钩藤、甘松、徐长卿、水蛭、天麻、蛇床子、黄连、苦参、丹皮、赤芍等驱风之品。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