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等七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亦可用于三阳合病而突出少阳,及少阳合病阳明者,后世加减运用者甚有见地,读者能读通原方经意,自当临床运用得心应手。
【案例】
1.感冒案
杨某,女,27岁。
病史:平素易患感冒。近4日头晕头痛,恶心,纳差,寒热往来。
初诊:舌质淡红,脉细弦。
辨证:少阳外感寒邪。治以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方药: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党参8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枣4枚 半夏12克 炒谷麦芽各15克
荆芥穗6克
服用3剂而愈。
2.低热案
蒋某,男,36岁。
病史:患者低热1年余,体温波动于37.2—37.6℃之间,自诉口苦,心烦不欲食,多方检查无异常发现。
初诊:舌苔白腻,脉弦。消瘦,面容憔悴,胁肋部满。
辨证:张老分析后指出病虽久,但少阳证犹在,故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复诊:7剂后热退,再以加味异功散补脾,善后治疗。
【评按】 综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凡用小柴胡汤治疗共二十条,可见此方应用治疗范围之广。凡病及少阳,与少阳气郁,枢机不利有关,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皆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所以张仲景《伤寒论》条文中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病位在少阳半表半里,治疗时既不能发汗,亦不能吐下,只能疏解少阳之郁滞,使得枢机调畅,三焦通达,这就是和解之法,小柴胡汤就是和解之法的代表方剂。本方有七味药组成,其药物作用可以分为三组:柴胡配黄芩,一升一降,柴胡直入少阳,疏解少阳经中邪热,同时能疏利肝胆,推陈致新;黄芩苦寒,可以清泄少阳胆腑火热,二者配合可以经腑同治,开散郁结,舒畅气机。生姜配半夏,和胃止呕降逆,是止呕圣药,喜呕是少阳病主证之一,故而这两味是必用药。人参、甘草、大枣三药配伍,味甘补中,扶正祛邪,以防少阳邪气内传。全方既能祛邪,又能扶正,集辛开苦降甘调之法,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3.急性肾盂肾炎案
王某,男,36岁。
病史:病起突然寒战高热,头晕胸闷,泛恶欲呕,腰酸,溲行涩痛。
检查:体温40.5℃,血象:白血球增高,小便常规有蛋白、红血球少许、有大量脓细胞,小便培养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初诊:苔薄黄,脉弦数。治疗初起拟予疏解清热之剂。
方药:桑叶9克 赤芍9克 淡竹叶9克 焦山栀9克
盐半夏9克 银花12克 车前子12克 连翘12克
复诊:药2剂后,壮热虽减,但转为寒热往来,即予小柴胡汤为主,加黄柏、知母各9克,海金砂15克,连服4剂,寒热即净,尿常规已正常。
4.急性肾盂肾炎案
沈某,女性,32岁。
病史:产后月余,形寒发热5日,寒热朝衰暮盛,汗出不多,胸闷心烦,口渴不多饮,大便秘结,腰部酸痛,恶露已净。
初诊:舌苔薄黄,脉濡数。
检查:小便培养提示大肠杆菌。
方药:予小柴胡汤去人参加瓜蒌仁3克 、生军9克 、赤芍9克 。
先后服药7剂、热净而愈。
5.败血症案
陈某,男,16岁。
病史:病起17天,初病微恶寒,发热,头晕头痛,被诊为外感,当时体温39.7℃,注射退热药针,后寒战高热加剧。
检查: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红无压痛,心肺正常,肝在肋下约2cm,脾未触及,无病理反射。血象:白细胞7700—9600,分类杆核7—14%,分叶核69—70%,嗜酸细胞0—2%,淋巴细胞23—16%,单核细胞1%,血培养,发现四联球菌,临床诊断:败血症。
治疗经过:初用小柴胡汤轻剂,寒热往来、口苦干、胸闷纳呆、汗出,口渴是少阳阳明并病,但少阳证急宜予小柴胡汤。
药后症未减轻,3日未解大便,口苦干、作渴,舌苔白中微黄厚腻,脉弦数。此为热结在里,阳明证里急,予大柴胡汤。
服2剂后仍寒战高热,但发一次,早凉晚热,汗出病不解,口苦干,但不渴,身倦,溺赤便烂,舌苔白厚腻,脉弦滑数。热入阴分,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并针大椎,治疗2天。
病情复见寒热往来,每日2次,口苦,大便2天未解,脉弦数,仍与小柴胡汤加大黄:
方药:柴胡12克 黄芩9克 法夏9克 生姜3片
大枣4枚 甘草3克 太子参12克 大黄9克
服法:每日2剂,服药后热度渐退,于第3天后体温正常,改为每日1次,续服2剂痊愈出院。血培养转阴。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