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文化 > 中和堂医养:杏林春暖

中和堂医养:杏林春暖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7-02

中和堂医养杏林春暖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为弘扬三国时福州民间医生董奉的行医故事。据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董奉)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根据道医董奉“精湛内功”、“仁德济众”的传说故事,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则以“杏林人家”自居。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生於三国时代(约公元221~264年左右)。 

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内功修炼、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后来在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了高人,因而修得特异技术,不但医术高明,而且能够预言风雨,民众视他为“呼风唤雨"仙人。

古代的中国,在学界内功道术极为盛行,对修身养性有其一番道理。董奉修得神传道术后,青春长留,驻颜不变。

据说有一个在侯官(今福州)出生的少年,第一次见到董奉时,董奉已是四十出头的人,五十年后,此人回侯官探亲,看见许多当年的邻居朋友,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唯有董奉的颜貌一如往日,没有一点变化。

侯官知道,长生不老,本是历代许多帝王、权贵们梦寐以求的事,但事实犹如李白诗中所说:“又无大药驻朱颜”。

他见到董奉,觉得很奇怪,心中也极为羡慕,就谦和地去询问董奉:“当初我看到先生是中年人,而今我已满头白发,您却仍然健壮如中年,先生是否修炼得道了?”董奉回答说:“或许有可能吧”。

从此,前来寻求长生不老“仙药”和“法术”的人,日益增多,搅得董奉终日不能安宁。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周游天下,以医术济世救人……

董奉经过交州(现今广西),刺史士燮(xiè)罹患中毒性休克,已厥亡三日,经董奉救治,死而复生……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江南。


董奉途经濠(háo)州(今安徽凤阳)时,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

他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濠州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

于是,董奉定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

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遍杏林。

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

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二、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