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王校:加味五苓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体会

王校:加味五苓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体会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11-20

王校加味五苓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体会

加味五苓散由五苓散加生麦芽、通草、穿山甲、王不留行、桔、海金沙等11味药物组成。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前列腺大多例,临床获效显,兹不揣浅,介绍如下。

前列腺肥大症是老年男性多发疾患,临床以排尿困难、少腹急为特征,属祖国医学“癃闭”“淋证”范畴。经云:“膀胱者,州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大抵平人饮食入胃,蒸腾液,由之传输,肺之肃降,肝之疏泄,经三焦水道而汇入膀州都,自二便排出体外,断不致潴留为病。

本病老年患者肾气不足,膀胱阳气不足,寒湿内阻,或虚水湿不化、阻水道,如《灵枢・ロ》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再者,“肺为水之上源”,如肺气虚,肃降失司,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若烟酒、喜怒哀忧思恐情志所伤导致肝郁,气聚水蓄,清不分,决失司,水道不利《灵枢・经脉篇》中云:“肝足阴之脉……・是主肝之所生病者…遗尿闭癃。”综上所述,而致膀胱气化常,气不化水,水反滞气,气机塞,营络瘀阻,气、血结而成肿块症积发为本病。其肺脾肾亏是病之本,肝郁气滞是病之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且肾与膀胱为发病的主要脏腑,又根据中医学中“肝经之脉绕阴器,抵少腹"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所述前列腺的部位,而将本病归属于足厥阴肝经。

气、血、水滞结形成的症积,是一种因虚致实的疾患。膀胱气化失常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故遣药立方遵仲景《伤寒论水证”和“蓄血证”之治(太阳水者,乃邪陷膀胱之府,水气互结,气化失常,证见汗出而渴,或渴不解而烦,或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者,乃表邪不解,热结膀胱……少腹急结者,乃可之,宜桃核承气),盖以桂枝通阳化气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生麦芽健且能疏肝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导水下行穿山甲、王不行通络行血结,又能引药入肝经直达病所发择药力通草通利血且能利水通淋海金沙通淋利水妙用桔梗宣上通下,意仿前贤之提壶揭盖法”。共为化气利水、散结止痛、清热通,使气化水行、经脉疏通、症积得解、尿路畅通而小便自利。

案例

例一  李某,男,72岁,岐山县五丈原人。1978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少腹疼痛拒按,小便点滴出已延三载,经西医检査诊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接受,故作留置导尿管处理,曾经前医浪投八正散不效。

就诊时患者体形消瘦,精神萎靡,舌青苔白腻,脉濡滑。证属中医膀胱气化失常,气、血、水壅结瘀阻为患。乃投五:白术9克,茯苓12克,桂枝12克,王不留行30克,通草9克,生芽50克,车前子10克(包前,生甘草4克。3剂煎服。

二诊:自觉有排尿感,但仍感少腹急痛难忍拒按以上方减草加海藻10克、昆布12克。5剂煎服。

三诊:服上方3剂后,取出导尿管已能自行排尿;5剂服完后,尿路畅通无阻,腹痛减轻、手可触按,舌淡苔白微厚,脉弦细。以原方车前子、海金沙,加柴胡、台乌各12克。5剂开水煎服。

四诊:患者微感腰膝酸软、食欲不振,余如常人,舌淡苔薄,弦细。改用济生肾气汤加黄芪、麦芽、通草、白术,连服10剂愈。至今未见复发,并能参加轻微劳动。

例二  某,男,70岁,衣民,岐山县村乡人。

患者小便不通利已1年余。近两月来日趋严重,少腹胀痛,每次尿滴沥不畅,难以排出。经岐山县医院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尿潴,用西药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求治于余视其双手按腹,低头弯腰,呻吟不止。自述时欲小便,但欲解不得,少腹胀痛,并可触及一鸡蛋大之肿块,口渴不欲饮,舌质淡,,脉沉细而涩。证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气血瘀阻。即五苓散:桂枝9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白术20克,桔梗15克,通10克,穿山甲9克,海藻15克,王不留行30克,生麦芽50克,昆布15克。5剂煎服。

上方服2剂后,自觉诸症减轻5剂服完,即见排尿通畅,腹痛消失后以原方加黄芪服20剂而

体会

加味五苓散是笔者根据《伤寒论》中的五苓散略事加味衍化而。原方主治“膀胱蓄水证”。又因本病与“蓄血症”有类似之处如《伤寒论》中云:“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桃仁承气汤。”然其病机有别,故未照搬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方,而根据本病病理特点选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生麦芽、通草等药组成,此乃师仲景法而权变之方也。本病重用大量王不留行、生麦芽,乃余用药悟也。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性激素平衡失调,在疗上以性激素为主(手术除外),一般采用雌激素治疗。生麦芽前多用于消食、健脾、回乳,其作用颇具调节内分泌功能,故在方中重用50克左右,乃辨证与辨病之结合。然通络通乳之王不留行、安山甲治疗本病的药理,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多方求医,药石乱投,不辨虚实,热杂用,以致欲速不达,贻误病情。

《内经》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细思病例一中,前医八正散治疗不效,因未紧扣病机,单纯盲目大进苦寒通利之剂,使水得寒而愈结,淤得寒而益滞。本方药证合拍,故用之即效。由此出,治疗本类病,只要证确切,用药精当,坚持治疗,都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临证时,不应拘泥本方。若属阴虚水热互结者,原方可桂枝、加阿胶,取“猪苓汤”利水育阴之意;其结块明显者,当加坚消积之牡蛎、海藻、昆布等药。本方为治标之剂,症状解除后则宜顾护正气,以收全功。

加味五苓散用于临床,约80%的病例服药1~3个疗程(每个疗程5剂药),即能自行排尿,症状明显好转;若连服6个疗程而诸者,视为无效。(张锋整理

王校,西府名中医,西岐王氏济世堂第二代传人。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