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张婵:头痛忽然随风去

张婵:头痛忽然随风去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11-20

张婵:头痛忽然随风去
  天气渐冷,风拂面渐有冷意近日就诊患者中,多了头痛感冒咳嗽的病人,其中有一个痛的患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我的认知范围里,头痛是一个很常见而又复杂的疾病。凡外感或内伤杂病以头痛为主症者,均可称之为头痛。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者,则为头风。记得苏礼老师曾经说过,中医所谓的头风,包括现代医学所谓的三叉神经痛以及脑瘤。其中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也是相当难治的疾病,可这个病人罗某仅在苏老师这里看了两次。第三次复诊时便对苏老师说他的痛已经基本消失,今天来复诊主要是为了巩固疗效,不要让疼痛复发。
    我仔细看了罗某的病历10月8日初诊,头痛多年,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日疼痛加重,以左侧头痛兼唇周放射性疼痛为主,舌红苔薄白略黄,脉弦细。苏老师诊其为头风脾胃伏热。方用泻黄散(山栀、石膏、防风、藿香)合川芎茶调散(川芎、细辛、羌活、荆芥、防风、白芷、薄)加黄芪。二诊时头痛稍减,苏老师更方为小柴胡汤加川芎、白芷、细辛、焦山栀、生石膏、瓜蒌、红花、生姜、大枣。三诊患者已无痛楚,苏老师在二诊基础上加黄芪当归。
    苏老师说要理解这个病案就不能拘泥于西医的诊断结果,只盯着三叉神经痛这个名词。中医对头一套的理论体系并在此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传承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内经“风者百病之长也”头痛经久难愈者是为头风。《医林绳墨·头:“浅而近者,名日头痛;深而远者,名日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多因患者素有痰火,风寒客之则热郁而闷
痛。“风者善行而数变,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苏老师说此例患者一侧头痛并向唇周放射性疼痛为主,脉细弦而舌苔黄腻,当属脾胃肝胆积热,引动外风起。首诊用泻黄散去其伏热,川芎茶调散祛散头面之风。川芎茶调散是一首比较常用的祛风药方,以川芎为首(据李东垣讲川芎为头痛必用之药)配伍了荆芥、羌活、白芷、防风、细辛、薄荷这些散风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细辛的用量。古人云“细辛不过钱”,苏老师一般用量是3—10克,。本案用细辛5克,是比较中等的用量。二诊时病人疼痛有减轻,但左侧头部仍有掣痛,苏老师认为脾胃积热虽去,肝胆郁热犹存,头侧为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故改用小柴胡汤合川芎茶调散,并加通经活络的瓜蒌、红花。三诊时头痛虽止,为防复发,故加加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扶正固本同时苏老师告诉患者,日常一定要注意避免头面直接吹风,特别是夏天的空调和秋冬季节的寒冷空气。注意头部保暖内经第一篇就讲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还讲到圣人避风如避矢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治未病。

前贤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医治病,功夫全在纤毫之间。这不由让我想起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热诚,好好学医术,做个好医生,让前人留给我们的中华古医学,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