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草园地 > 中药研究 > 洪文旭:清热凉血用白薇

洪文旭:清热凉血用白薇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09-26

白薇又名春草、芒草、薇草、龙胆白薇。为萝摩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李时珍释名云:“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甘肃、河北、陕西等地。《本草图经》云:“白薇,今陕西诸郡及滁、舒、润、辽州亦有之。茎叶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三月采根,阴干用,今云八月采”。为清退虚热的常用药,并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能,可用虚热证和实热证,本品长于清解,能透邪外达,还有清泄肺热,利尿通淋的作用。

直立白薇为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蔓生白薇与直立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秋季采收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炮制拣净杂质,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现代研究:直立者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苷;并有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富马酸、没食子酸等。药理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对激活蛋白(AP-1)活性及肿瘤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还对人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白薇出自《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名医别录》云:“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本草纲目》云:“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得配本草》云:“利阴气,下水气,治风温灼热,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语言难出,及温疟血厥,热淋遗尿”。《现代实用中药》云:“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赤涩、肺热咳嗽等证”。性味苦、咸、寒。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主治邪入营血,身热不退,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用法内服煎汤,用量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贴,或鲜品捣烂敷。注意阳虚胃寒者忌用。由于本品含强心苷而有毒,服药不要过量,以免中毒。

简易治法  

1. 肝热头晕:白薇、刺蒺藜、杭菊花、夏枯草各12克,水煎服。亦用于头痛,头胀。

    2. 骨蒸潮热: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鳖甲各10克,水煎服。

    3. 血淋热淋:白薇、滑石、木通各10克,白茅根、金钱草各15克,水煎服。

    4. 肺热咳嗽:白薇、贝母各10克,桑白皮、枇杷叶、鱼腥草各15克,水煎服。

5. 治温热病:白薇、生地黄、青蒿、地骨皮各10克,水牛角30克,水煎服。适于本病热入营血,身热经久不退,或骨蒸潮热。

6. 产后虚热:白薇、知母各10克,当归、党参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这味药清虚火,除血热,临证如何应用?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09-15 

小编说: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性味:苦、咸、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育阴之功。

白薇在临床上应用不广,但此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都曾收载,张仲景亦用之,可知是世人不知此药之妙,非其药效不佳也。白薇的主要功效是清虚火,除血热,亦即清热凉血,从历代医家应用白薇的经验看,其还有养阴之效。笔者学习名家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主要将其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清热养阴治虚烦

现存史料中,最早使用白薇入药的是医圣张仲景,其在《金匮要略》中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的竹皮大丸,由白薇、竹茹、石膏、桂枝、甘草组成,具有“安中益气”之功。清代医家尤怡言此“安中益气”,指白薇“性寒入阳明,治狂惑邪气,故曰安中益气。”方中白薇实即针对妇人产后血虚,阳浮烦乱,因其能利阴气,清血热,故而有此效应。后世用“白薇汤”治产后“郁冒血厥”,也是用其清血中虚热而抑阳气之亢。国医大师张志远介绍,《小品方》中有二加龙骨汤(白芍、白薇、龙骨、牡蛎、甘草、生姜、大枣),治疗虚热内扰所致心烦、惊狂、身热、失眠,能安神退热,故认为此药有清虚烦而安神助眠之效。

笔者学习张老经验,常用白薇治疗虚烦失眠,发现其与栀子相类似,无栀子泄下之弊,且有养阴之功,是其特色。如治疗一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脉弦细。首诊用滋水清肝饮合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生龙牡。服用二周后有效但夜眠仍差,心烦减而不除,遂于前方中加入白薇15克继续服用。患者服药后心烦减轻,睡眠渐佳,后调理月余而安。

清热育阴退虚热

本品清热育阴,兼有透发之性,故用于阴虚内热的低热或热病后期阴液已伤、余邪未尽之低热。

《通俗伤寒论》中有“加减葳蕤汤”(玉竹、生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甘草、红枣),治疗阴虚外感风热,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汗不多,咳嗽,心烦,咽干,舌红,脉数。方中白薇意清热、养血、益阴,并有清解血分之热外透之意。据此,笔者常将白薇用于治疗阴虚或外感后阴伤而低热不退者。

笔者曾治一50岁女性患者,肺炎后低热不退两个月,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午后开始发烧,子时即退,次日复作,伴咽干口苦,不欲饮食,恶心不吐,大便干结,体重下降5斤多,舌红苔薄白而干,辨证属少阳不和,余热未清而阴津不足,药用:柴胡18克,黄芩12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北沙参10克,青蒿20克,炙鳖甲10克,白薇20克,生石膏40克。服药3天后热渐退,1周后热退静而病愈。

清热凉血治漏下

《名医别录》谓其“疗伤中淋露”,《本草经疏》释曰:“疗伤中淋露者,女子荣血不足则血热,血热则伤中,淋露之候显矣。除热益阴,则血自凉,荣气调行而前症自瘳。”由于此药能入血分清虚热,故对于月经先期及漏下之疾,属于胞宫伏热者,可以用之。张志远用白薇、黄芩各15克,小蓟50克,鸡冠花15克,治疗功血,或月经来潮淋漓不止。笔者也曾以此组合入药,加入补气之黄芪、人参、炙甘草,另加桑叶30克、三七6克,效果颇奇。

白薇内服,以10~15克为宜。白薇性寒,有患者服后出现恶心、呕吐,临床使用时配合大枣可以减轻或预防此类症状出现。白薇治疗虚热有效,而对于实火所致的发热,则无退热之功。另外,白薇可入血分,对于病邪表浅,外感初起之证不宜,不可贸然应用。阴虚外感证早期可以应用,但必须与透表之药相伍。

(本文作者为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