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通过多年对各类肿瘤患者的诊治实践,认识到中医在辨证治疗肿瘤、消除瘤体、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临床效果明显,有其独到之处。强调肿瘤病机为瘤体侵袭人体,使人体脏腑损害,气血、阴阳失去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机体内在的抗肿瘤能力,使人体气血流畅,阴阳平衡,正气得复,进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条件下治疗肿瘤的一个客观途径,为此,张老明确提出“留人治病,人瘤并存”之观点。
本文对周原医药文化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西周时期的周原,是中国医药文化的发祥之地。研究中医文化,周原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研究中医学术,岐伯与《黄帝内经》是一项必须深入探讨的内容。
现代虽然膏粱厚味者众,但消食导滞却未被医家重视。明代嘉靖年间太医院院判余桥,精岐黄术,多有创见,仅《海外回归中医古籍珍本集萃·医方集略》明文引用《余桥论》就有19处,远高于其他医家的两处和一处。该书在学医之法等绪论之后,首列脾胃门,后引《余桥论》,就食积致病诊疗,颇多心得,读其案例,感慨良多,引以为快。
地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地区,是中国医药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原医药文化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医文化,周原医药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肇始《内经》,历代均有发挥,至金元以来不断完善,形成一个著名的学术流派。脾胃学说即是在脾胃理论指导下,研究其生理、病理、辨证、治疗及在各科具体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医案中的学术思想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积累和升华而形成的,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整体恒动观、辨证论治思想、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等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内容相当丰富。
《法门寺妇科胎前产后良方注评》由苏 礼、洪文旭编写,陕西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该书根据陕西关中地区法门寺附近的医方碑传抄本编成,内容采用问答形式,涉及61种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63首药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妇产科民间秘验方集。出版后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逐渐增加,以致多次印刷。今年是该书出版34周年,特发表当年苏礼先生与笔者共同撰写的《法门寺妇科秘方》评述一文,以作纪念。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